生活中的周伟有着邻家女孩的质朴、温婉、可人,而工作中的周伟,在同事和学生的口中却是一副严肃、一丝不苟的模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周伟也说不清是从何时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句话就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她的心里。带着一颗淡泊名利、孜孜不倦的心,周伟步履维艰地行走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上,一走便是10年。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周伟坚持以严治学、用爱育人,在教学一线的三尺讲台上成就着自己的梦想,同时也照耀着孩子们的心灯。
一见钟情的十年相恋
2002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周伟第一次踏上贵池中学的语文课讲台。“和曾经的每次模拟讲课完全不是一回事情。那感觉太奇妙了,真的是用语言无法形容”。周伟形象地将自己第一次正式站上讲台的经历形容为“一见钟情”,并从此将心交给了这个自己梦想中的讲台。看着讲台下面一双双真挚、热忱的眼睛,周伟真正确定了自己的选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地恋上了讲台和那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们。
10年来,周伟一直在教学一线执教,先后带过四届高三毕业班,学生作业负担轻,课堂教学效果好,考试成绩突出,已然成了周伟所带班的特点。“过硬的业务能力源自于从不懈怠的钻研学习、源自于虚心向同事学习、向同行请教,源自于进修提高开拓眼界和更新理念”。2005年,周伟凭借突出的教学能力,在池州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育理念演讲等一系列比赛中,获得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殊荣。在周伟看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不仅是为了得到校方、学生以及家长的认可,更是自己对于教师职业道德遵从和践行的最好考验。
荣誉面前不陶醉,不懈追求方成器。为适应和引领高中新课程改革,周伟主动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参加教师继续教育,认真探索新的教学策略。“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必须是一条流淌的河。”这是引自周伟一篇教研论文中的话,提倡教师要终身学习、苦练内功。正是因为不懈地追求,周伟形成了热情奔放、机智幽默的教学风格,铸就了丰富的学识底蕴,感染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就是这样一个神奇、魔幻的而又亲切、真实的讲台,让周伟一见钟情,10年相恋。
真情化雨的群芳吐艳
犹如涓涓溪流,周伟带着一颗真心坚守在讲台上。对于她来说,优秀的教师不仅是教学高手,更应是育人能匠。
周伟说,能教书,更要热心育人,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来之义。近几年来,随着学校生源的变化,周伟敏锐地发现了留守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她积极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熊鑫、孙信强、吴秀娟等2003级学生的父母均在外地打工。在周伟的悉心关爱下,熊鑫考取了清华大学,孙信强考取了北京大学,吴秀娟考取了安徽大学。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届学生陈刚的父亡母病,高中三年的学杂费在周伟的积极争取下,学校都予以减免了。2006级学生杨刘兵在周伟的牵线搭桥下与上海市浦东志愿者结成了帮扶对子,对方承诺不仅资助杨刘兵高中期间所有学费,还将资助他上大学的所有学费。年纪轻轻的周伟就是这样默默无闻地帮助一个又一个贫困生完成了学业。
照亮他人也温暖自己
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周伟,注定平凡而又不平凡。
2009年7月,池州市教育局在贵池区马衙中学开展“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周伟积极参与其中,多次深入这所学校,了解农村教育,了解农村教师工作和生活,学习在农村、在基层、在薄弱学校工作教师艰苦奋斗的品质。与此同时,周伟选择了马衙中学初一五个班的全体师生作为活动的重点工作对象,参与制订了关于这个年级在初中三年的整个工作规划。从校园文化建设、教育教学研讨、教师素质提升、学生心理辅导、与学生家长沟通,以及与乡(镇)政府互动等涉及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各方面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自2003年负责校团委工作以来,周伟积极组织学生团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目前已达到60个班。周伟深知,团的工作主要是学生团员的思想道德教育、团组织自身建设以及学校的文体文化活动和学生团员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么多年来,周伟不仅要尽心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做好共青团活动的协调工作,做到既不影响学生成绩,又要有声有色地开展好各项文体艺术活动。
十年如一日,周伟始终以其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朴实的敬业精神,关爱着一批又一批学生。她给予学生的爱不仅温暖着他们的心,更照亮了他们前进的路程。“照亮他人,也能照亮自己”。工作起来,周伟总是劲头十足,不觉得累。因为她用真情点亮孩子的心灯,同时温暖了自己的心窝。
周伟,贵池中学团委书记,语文教师,省青年联合会委员。曾先后被评为“安徽省优秀团干部”、池州市首届“关爱留守未成年人优秀志愿者”、池州市“优秀教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