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只能做好,用心才能完美”。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激情,朱莉萍20年风雨兼程,从不停歇。正是缘于对教育工作的这份真情投入,她逐渐从音乐教师逐渐成长为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副校长、校长。20年来,她的热情与真情感染了身边无数的学生和老师,被亲切地称为“孩子王”。
为教好音乐课累倒了
朱莉萍从小就喜爱唱歌和跳舞,小时候在少年宫进行过专门的学习。1992年8月,朱莉萍从合肥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踏上了音乐教师的讲台。
起初的工作并不是很顺利。走上讲台要求将书本上的理论变为教学实践。一节课下来,朱莉萍彻底傻了眼。原本以为很简单的一首歌,全班一半学生不会唱。朱莉萍意识到,仅有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从此,她利用课余时间,苦练弹唱基本功,以便在课堂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借来大量的优秀音乐课录像观看,吸取精华;每天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如何组织教学和各种教学方法,课下精心备课,在上每节课前请老教师给自己的教案提出修改意见,并经常请他们到堂听课,听取反馈意见,然后反复修改。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学好问之下,朱莉萍的音乐教学逐步走上了正轨,博得了学生及家长的好评。教学中,朱莉萍渐渐发现学生们唱歌时喜欢比嗓子,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这样不仅没有美感,而且损伤声带。于是,在学生一进校门,她便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将歌曲的轻唱法在学生中推广。之后,朱莉萍积极参与“器乐进课堂”课改实验,将竖笛、口风琴带入课堂,并在合肥市首创了以器乐辅助掌握合唱音准的教学方法。如今,她的这一做法已经在合肥市乃至全省推广普及。
学生们的成长是她最大的快乐
进入西园新村小学没多久,凭借多才多艺的实力、较强的活动组织能力、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以及充沛的工作热情,20岁刚出头的朱莉萍便当上了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并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相信你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面对学校老领导的信任和期望,朱莉萍第一次感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做一个像样的辅导员,做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带着这种信念,朱莉萍找来了《少先队基础理论》、《少先队工作方法论》等书刊,如饥似渴地学习少先队教育的基本理论,主动参加各种辅导员培训,掌握少先队工作的基本规律。同时虚心向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请教,学习他人之长处。召开中队辅导员、少先队员座谈会,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全校少先队工作的状况。担任大队辅导员后,朱莉萍经常以校为家,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们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同事和家长亲切地称她为“孩子王”。
对于朱莉萍来说,从教师到副校长,再到校长,这绝不是一个称谓上、角色上的简单转换,而是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胜任。朱莉萍经常说,一个年轻的校长可以没有资历,但必须拥有伟大的梦想;一个稚气的校长可以没有经验,但必须拥有感召的激情,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感召全体教师,让感召的氛围始终伴随学校的发展。“全心以赴”比“全力以赴” 更重要,“快乐工作”比“满负荷工作”更有效。
20年的教育生涯,她把每一名学生视同自己的孩子,看着他们在校园里神采飞扬的笑脸,就是她最开心的时候。“忘不了,新学期迎接一张张新面孔时的欣喜和责任;忘不了,六年级学生毕业时心中充盈的满足和欣慰;忘不了,学生简单的一句‘朱校长,谢谢你’所带来的感动;忘不了,学校每取得一点点进步时的激动与快乐”。正是这一点一滴的积累,令朱莉萍感受到了浓浓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令她甘愿与教育事业一生为伴而不厌倦。
朱莉萍,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党支部副书记、校长,省青年联合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音乐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少先队工作协会理事,安徽省“十佳”辅导员,合肥市劳动模范,合肥市首届“教坛新星”,合肥市少先队工作学会活动专业委员会主任,合肥市特色小学联谊会副会长、合肥市对外友好协会理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