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业勋:我做的都是很琐碎的工作 程燕:人生中的三次“嬗变”
03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30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9期  下一期
程燕:人生中的三次“嬗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包 诚 发布日期:2012-08-30 16:34:18

  从皖南山区到皖北平原,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哺育桃李的教师,从高校团委副书记到教育局副局长,程燕用15年时间,在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中,完美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三次“嬗变”,如同一株来自皖南山区的兰花草,扎根于淮河岸边绽蕾吐芳。
  程燕的老家在秀美的绩溪县,1998年从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原蚌埠师范学校,从事教师、班主任工作。“我学的就是师范专业,对于教育事业,我发自内心的热爱,所以这份工作干起来充满感情”。在三尺讲台上,程燕兢兢业业,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倾囊相授,为学生们架起了一道道通往美好未来的彩虹桥。三年后,因出色的工作业绩,程燕就被组织上任命为校团委副书记,开始从共青团的角度去关注与引导青年学生。
  “刚开始接触团学工作时,困难很多,压力很大。”程燕回忆说,“这些学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满意简单的说教方式和号召形式,加上教学是中心工作,学校活动少,学生对团组织有些冷淡。”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程燕从掌握不同年龄的青年心理特征入手,努力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上任伊始,她便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研究不同年龄的青年心理特征,并找班主任、学生家长及学生谈心、交流思想,采取个别了解、集体座谈、说心里话等方式了解学生们的思想动态,让学生们时刻感受到团组织就在身边;同时,她组织开展各类团的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参加,进行社会实践,增强了团委与团员之间的亲合力。一时间,校园内呈现出红红火火的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学校团的工作面貌为之一新,她也在人生的第一次“嬗变”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2006年,蚌埠市教育界迎来了一件大事。该市第一所市属高校——蚌埠学院筹建,合并了蚌埠高等专科学校、蚌埠教育学院、蚌埠师范学校、蚌埠广播电视大学等高校。在这一次教育资源的重新整合中,程燕也迎来了人生中第二次发展机遇。不久,组织上任命她担任筹集中的学院团委副书记,并全面主持团学工作。虽然团的工作是干了五年的老本行,但程燕并没有懈怠,而是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目标。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较薄弱等问题,她积极寻求校领导和各系、部的支持,制订出台了《蚌埠学院学生学术科技文化活动管理办法》。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英语口语比赛等各种赛事,并获得省级以上奖项七十余项。在全国第二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期间,她与参演师生一起训练,共同研究作品的创作,经过半年多辛勤付出,获全国一等、二等、三等奖各一项,同时荣获高校优秀组织奖。
  正当她在高校团委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的时候,2010年12月,蚌埠市委组织部一纸调令,将她调到市教育局担任副局长。面对新的工作领域,程燕又开始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三次“嬗变”。在市教育局,程燕主要分管体卫艺、组干科、工会、团委等工作。她结合教育系统实际情况,努力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的路子,和分管科室的同事们一同谋划蚌埠市教育发展蓝图。
  一系列的举措相继铺陈开来。坚持实施素质教育不动摇,全方位落实教育培养目标,整合德育资源,出台《蚌埠市教育系统德育课程建设指导意见》,形成了系统的以完善校本课程为主的、科学的德育课程体系;抓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名校长、名教师培养的“双名工程”,全面提升校长的专业素养;实施干部交流挂职培养项目,坚持在实践中锻炼干部,完善干部教育、锻炼和培养工作机制,使该市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化艺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程燕的爱人是军人,部队工作繁忙,很难顾及家庭。她又一心扑在工作上,很少有时间在家里陪伴年幼的孩子。“孩子经常怪我老是加班,周末都没有时间一起出去玩。”程燕带着一丝愧疚说道。在不到两年的教育局工作中,在她的牵头与指导下,蚌埠市成功承办安徽省第十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蚌埠市第七届“放飞明天”中小学生幼儿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另外,该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市教育局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奖”。这一切成绩都是程燕默默付出、辛苦工作得到的回报。
  15年来,在教育这片神圣的沃土上,程燕以不同的身份角色,怀着相同的情感与理想,默默地精心耕作着。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她将以心为船、以情为帆,用爱领航,带领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以及蚌埠市的莘莘学子们一起驶向灿烂的春天。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