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看牵牛织女星 初 妆 张望秋天 报告文学《寻找大别山》出版发行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7期  下一期
坐看牵牛织女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汪 亭 发布日期:2012-08-24 16:03:26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乡村夏秋之时,七夕夜里,如此生动恬静的情景,不免令人遐思万千。
  神秘浪漫的七夕节,因与女事关系密切,所以又叫女儿节。起源于汉代,宋元之际,后来的唐诗宋词里,七夕乞巧,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被屡屡提及。
  乡下的父亲曾讲过,在他少年时,每到七月初七,就会举行“七夕会”。宗室庙堂里,张灯结彩,设置各式各样小巧鲜艳的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全是用纸糊成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衣裳、鞋子和刺绣等,琳琅满目。待到傍晚时分,家家户户会端出面点和瓜果,陈列在庭院中,邀请天上织女品尝。然后,一家人便围坐一起,观赏着晴朗深远的夜空中隔河相望、遥遥相对的牵牛织女星,乐滋滋地吃着各种巧食,向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记得儿时的七夕晚上,夜深人静,母亲便跪到葡萄架下,仰望朗朗星月,摆上时令瓜果和点心,朝天祭拜,祈祷全家幸福、安康。随后,我和姐姐躺在凉床上,抢吃着巧食,数着满天繁星。母亲陪坐在我们身旁,一边摇着蒲扇,驱赶蚊虫;一边细细耳语般,给我们讲牛郎织女的传说。当时,年幼懵懂的我,只是痛恨王母的狠心绝情,却无法感受牛郎织女的相思情爱。“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直到后来上学,读了宋人秦观的《鹊桥仙》,方才逐渐体会爱情的甜美与相思的痛苦。
  如今,这样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即便在乡下,也几乎被人们遗忘。今天的我们,只知道乐此不疲地装扮圣诞树、吃着平安果;情人节时,送束玫瑰给爱人。可还会有谁,在七夕之夜吃巧食,牵着情人的手,遥望苍穹,向牛郎织女求赐美满姻缘呢?
  悠悠古国,多少璀璨的民俗文化,需要我们去坚守、去传承啊。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