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 团组织服务青年要找准切入点 图片新闻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24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7期  下一期
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2-08-24 15:58:14

  这个暑假,“要背着妈妈上大学”的固镇县女孩王璐注定要比其他大学新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从今年7月初至今,本报追踪报道了王璐的事迹。(详见本报7月13日第一版《一株微笑的向日葵》以及8月17日第二版《向日葵有了“新家”》等。)一路走来,记者亲眼见证了,来自社会四面八方的爱因为这个17岁女孩有了交集,并迸发出浓烈、质朴的大爱。即将迈进大学,王璐和母亲称一路上她们体会到的关爱太浓、想要说的感谢太多。如今,阳光下盛开的向日葵正绽放出灿烂和希望,微笑着等待新的起航……

一段曲折的搜房记

  8月18日,就在本报报道王璐在合肥市的大学附近已找到“新家”的第二天,记者再次联系安徽农业大学团委副书记张健一同前往租住房了解周边环境。不想原先谈好的租房计划,却由于前任租客不能及时搬离而出现了变故。“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也想帮助孩子,可是原先的租客突然因为没找到合适的房子搬走,不得不续租。所以……”面对一脸为难的老房东,张健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再找”,然后深深地叹了口气。
  7月中旬,记者第一次和安徽农业大学团委的工作人员对接,提议为王璐在学校寻找租住房的事情。“我们早就已经安排老师进行全校大搜索了,为她们找房子了。”张健说。原来,通过本报报道得知王璐被安徽农业大学法学专业录取后,该校领导、学生处和团委工作人员的目光便聚焦在了王璐身上。早在记者联系前,就已经四处帮王璐找房源。“孩子的租房问题就交给我们学校来解决吧。”面对记者,该校学生处处长刘惠东和团委副书记张健异口同声地揽下了活。期间,记者也没闲着,一路跟踪、随同学校教师开始了一段曲折的搜房过程。
  汪小强是安徽农业大学年轻的辅导员。在这次帮助王璐租房的过程中,汪小强亲身体会到了“想做好事真的不容易”。夏天的合肥市,天气很闷热。为了给王璐和她母亲租房,汪小强常常是放弃了中午休息的时间穿梭在学校周边的大街小巷。租房中介、菜市场卖菜的阿姨,以及社区的大爷、大妈都成了汪小强问询的对象。“只要有房源,一定要去实地看看,不轻易排除一处房源”。渴了,汪小强就在路边的杂货店买上一瓶冰水,一口饮尽。累了,就坐在小区楼栋的台阶上休息几分钟,擦拭完汗水继续。
  由于暑期学校很多房源的租户都不在校,又逢上新生录取后的租房高峰期,为王璐租房的工作进展得并不是很顺利。半个多月过去了,记者和学校工作人员都没有在学校里找到合适的可租房源。大家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了一些打击。电话沟通中,得知租房困难的王璐言语间并没有表现出沮丧,反而连连道谢。这让找房子的工作人员添了动力和热情。8月10日,记者与该校学生处和团委工作人员再次碰头,打算将寻找房源的范围扩大至学校周边。扩大寻找范围后,大家很快找到了多个闲置的房源。兴奋之余,考虑到王璐和她母亲生活的方便以及安全,大家将好不容易找到的几处房源一一排除。
  8月18日上午,好不容易确定的房源再次出现变故时,意识到时间紧迫,汪小强没顾上休息,立即开始搜房。直到当天傍晚,汪小强终于在该校东门的教职工宿舍里找到了合适的房源。通了电话,知道王璐和母亲很满意,汪小强终于定下心。张健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经交过了租房的定金,安排于25日王璐到校前,组织志愿者前往房子打扫卫生,并配备必须的家具。“太谢谢你们了,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电话的那头,兴奋的王璐声音哽咽了。

一个不知名的“好心叔叔”

  8月14日上午,一个三十多岁男人的突然造访让王璐感到很尴尬。尽管已经不是第一次见面,尽管眼前这个人已经连续资助她两年了,“但是我真的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更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他”。
  一进门,“好心叔叔”便开始询问王璐和母亲的身体和生活状况。而一旁的王璐一直难为情地低着头轻轻作答。突然,听到随行的人称其“李会长”,王璐兴奋地抬起头,心里默念了一遍:“哦,李会长。”看得出,王璐很开心,相识两年了,她终于知道了“好心叔叔”姓李。
  记得是2010年春节后一个清冷的早晨,李会长第一次走进了王璐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寒暄和询问,也没有太久的停留,李会长从手提包里取出6000元钱放到王璐的掌心,轻轻地说了声“孩子,拿着”。那是王璐第一次接手那么厚的百元大钞,王璐觉得有点沉,又有点热,一直从掌心暖到了心窝。
  像之前的很多次到访一样,李会长又准时在王璐最需要的时候出现了。在距离开学半个月的时候,他给王璐送了大学第一年的费用一万元。恰巧被来访的媒体记者撞见,称想给李会长拍照片。低调的李会长再三推辞说:“其实,我们做的事情真的很小,都是应该做的,真正需要宣传的反而是王璐自强乐观的品质。”就这样,又一次没有给记者留下画面,没有给王璐留下太多叮咛。出门前,李会长只转身留下了一句:“放心,以后每年一万元的学费和生活费交给我了。”王璐的眼睛湿润了,来不及道谢,车子已经出了院子。
  采访中,记者曾多方打探这位“李会长”,却犹如大海捞针。直到8月21日,记者从蚌埠市妇女联合会最终了解到了李会长的全名以及联系方式。这位神秘低调的李会长在当天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今年三十多岁的李家喜是蚌埠市玉石协会会长,是个热心公益的商人。两年前从当地市妇女联合会得知王璐家的情况后,李家喜第一时间伸出了援手,默默资助起王璐高中时的费用。通过媒体报道得知王璐在高考中金榜题名,李家喜像自家女儿高中“状元”一样开心。想到王璐上大学一定需要钱周转,李家喜联合协会会员将钱送到了王璐手中。当晚,记者和王璐通电话时,在王璐的一再追问下,记者将李会长的名字告诉了她。“太好了。以后我到了大学,就可以给他寄卡片了。”电话里传来王璐纯真的笑声。
               (下转第六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