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百余学生宣讲雷锋精神 图片新闻 教育资讯 教育信息 构建“绿色通道”助贫困新生入学
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7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8月21日  星期二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76期  下一期
安师大百余学生宣讲雷锋精神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2-08-21 17:13:53

  今年暑假,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组建16支学生宣讲分队共150余人赴全省16个市宣讲雷锋精神。活动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雷锋式人物”宣讲为核心,深入街道社区、工厂车间、田间地头开展宣讲、志愿服务等活动。日前,为期一个月的雷锋精神宣讲活动落下帷幕。通过这次宣讲,这群90后大学生对雷锋精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在选择宣讲人物的时候,我第一个便想起了郭明义,这名普通的劳动者,同时也是雷锋精神的传人。他15年义务献工2000多个工作日,19年献出的鲜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液的10倍,16年已捐款10万多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学生”。宣讲员黄心怡说,郭明义感人的事迹很多,所以在写稿时很难突出某一重点,文章总觉得松散,但后来发现作为工人,他的伟大之处就是平凡而不凡,况且自己的听众多半是老党员、社区群众,郭明义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更容易引起共鸣。稿子定下来后,大家开始一场接一场的演讲。印象最深的是去芜湖市七更点社区的宣讲,那天很热,室内的空调很不给力,老党员们热得满头大汗,却听得很认真,带着老花镜在自备的笔记本上记录着,那劲头真让人佩服。
  在马鞍山市杨家山社区宣讲的孙文阳也经历了同样的感动。“那天,马鞍山室外高温达38摄氏度,但丝毫不影响大家听讲,年纪最大的老党员68岁,自带笔纸颤颤巍巍走进来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惊呆了”。孙文阳说,尤其当自己宣讲完阿童木的感人事迹后,这些老党员饶有兴致的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雷锋故事,现场气氛很热烈,让自己觉得雷锋精神其实并未走远,并不是“3月里来4月就走”的萧条模样。
  马鞍山队队长高蓉蓉说,以往人们一提到雷锋精神无碍乎“钉子精神”、“吃苦精神”,但在她看来,雷锋精神正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是付出、奉献、吃苦,还有支持、鼓励。“记得在有个小区计划宣讲完穿插问答环节,但后来考虑到天气炎热,决定直接发奖品让孩子们提前回家,但孩子们坚持参与这个环节,他们天真的表情是对我们莫大的支持”。高蓉蓉说,那一刻,她感觉这群孩子就是新时代的“小雷锋”。
  在这次雷锋精神宣讲过程中,不少宣讲员表示自己参加的初衷只为锻炼口才、磨练意志,但一个月的宣讲让自己对雷锋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己要做的不仅是传承,还要亲身实践。“有时候一天要跑两个社区,大家带着行李、电脑等物品挤公交车,本身就负重,加上天气炎热,车厢内闷不透气,但看到老人上车大伙都毫不犹豫地起身让座”。王万鹏说,只有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向雷锋看齐,才有资格向别人介绍雷锋精神。
  宣讲员李雪娇表示,作为90后的大学生,传承雷锋精神的方式有很多。不用做多大的事,可能只是帮孩子上课,或在食堂维持秩序,或是献一次血,或是在微博或空间转一条寻找走失孩子的说说,都是一次绝佳的传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