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原来新闻要这样写
8月初,我有幸参加了《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通讯员培训会。我认为,不过是交流互动,走走过场而已。殊不知,几天下来,收获颇丰,让我耳目一新,感到艺无止境。平时自鸣得意的技巧只不过是三脚猫的功夫。
安徽大学新闻系主任刘勇教授的解说,理论联系实际,现身说法,让我茅塞顿开,原来新闻要这样写。我一直认为摄影技巧尚可,虽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但拍摄照片无数。可听了著名新闻摄影人吴芳的讲座,让我大跌眼镜,方知自己技艺的拙劣,不值一提。 回过头来看,确实不虚其行。短短几天增长了写作技能,开阔了眼界,广交了朋友。 □长丰县土山中学 付世生
鲜活生动 收获颇丰
参加了《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通讯员培训会,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多,那真是“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安徽大学新闻学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刘勇从新闻的写作理念与技巧伸展开去,娓娓道来,解读了“不要这样写与应该怎么写”,鲜活生动,掌声雷动;著名新闻摄影人吴芳以独出心裁的视角和活灵活现的肢体语言,诠释了新闻摄影的选题与技巧,听后如同品味茶香;《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主编杨勇,以新闻要有亲身实感和看点为切入点,阐述了鲜活而有价值的新闻才是新闻的价值取向,让我汲取了新的精华。
□阜阳市颍南中学 刘 犇
“投稿好比给闺女找婆家”
笔者有幸参加了《安徽青年报·教育周刊》通讯员培训会。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感受颇深。
“投稿好比给闺女找婆家,女儿养大了,总希望有个好的归宿。在投稿时要懂得投其所好,根据媒体的性质、栏目、对稿件要求、截稿时间、发行规律等要有所理解,增强投稿的针对性,提高命中率。”这是淮北市教育局的于金龙的发言,他的一席发言赢得参训者的阵阵掌声。
如何做一个合格的新闻通讯员,它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如何做好单位领导新闻宣传工作的参谋、助手?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如何开展调查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参会者结合自己平时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做法、技巧、经验进行了分享与交流。他们的发言与参训者平时的工作做法产生很多共鸣,参训者不时用笔记录下来,或鼓掌,或点头,这是咫尺之间心与心的交流。 □宣城市第三小学 曹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