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之春 “白卷”考生创办“零分网”劝人勿交白卷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6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7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64期  下一期
村小之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杨益军 特约记者 郭朝阳 发布日期:2012-07-11 10:39:30

亳州市拉开千所村小提升工程大幕

曾经被遗忘的村小如今大变样
  亳州市谯城区双沟镇马竹园小学校长陈付忠近来虽为校园建设累得不轻,但看着学校发生的变化,还是禁不住眉开眼笑。
  楼阁式学校大门秀气典雅、造型别致的校园雕塑、张贴着学生美术作品和获奖证书的文化长廊,几排砖瓦结构的教室虽不像楼房那样气派,但看上去色彩明亮,颇具乡村学校的韵味。校园内不仅有水泥地面的篮球场,还有一字排开的几个新乒乓球桌,课间,学生们总喜欢在那里“较量”一番。
  马竹园小学并不大,仅是谯城区双沟镇王大村的村级小学(以下简称村小),因学校坐落在马竹园自然村而得名马竹园小学。本报记者日前从亳州市区出发,二十多公里到达双沟镇,再从双沟集沿乡村公路前行七公里,到了这所偏僻的农村小学。
  见到陈付忠,提起校容校貌的变化,他禁不住感慨万千:“真的没想到曾经被遗忘的乡村小学能建成现在这个样子,几天前区教育局组织大批小学校长到这里参观,其中一位城区小学的校长对我们美丽的校园居然十分羡慕。”
  随着马竹园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原来在外地就读的学生开始从城里返校读书。陈付忠对记者说,最近已有村民向他表达了想让到城里上学的孩子回来读书的愿望。喜欢舞文弄墨的校教导处主任贺广俊有感于学校发生的巨变,一气呵成写出了散文《享受乡村学校教育的春天》,读后令人为之感慨。
  谯城区十河镇杨岗小学是规模稍大的村级小学,办学条件和城区小学相比已毫不逊色,记者在杨岗小学看到,教学大楼前的操场上几个人正在安装着体育健身器材。教师和校长谈起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个个言语中充满着兴奋和自豪。
  谯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书记、区教育局局长赵勇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谯城区以特色学校创建为抓手,大力深化全区城乡教育改革,今年赶上了市教育局实施的千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我们乘势把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延伸至村级小学。抓好村小建设工程,首先要在第一年建好如马竹园小学这样的样板学校,各中心学校今年重点打造两所高规格、标准化、示范性村小;其次要带动中间,充分发挥示范性村小的辐射作用,掀起建设热潮;第三要整体提升,全面加强村小建设,规范学校管理,使全区所有村小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得到较大提升。”
  据了解,利辛县、蒙城县、涡阳县目前正像谯城区一样按照亳州市教育局的统一布置全力推进千所村级小学提升工程。
             (下转第四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