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花开又一春 梨乡的春天 春色巢湖 成都印象 碓的记忆
16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2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2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碓的记忆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怀宁县清河初级中学 何宏彦 发布日期:2012-04-25 11:56:39

  我家老屋的门口左侧有一架碓。
  碓由碓身、碓嘴、碓架与石臼组成。碓身就是一个近三米长的杠杠。中间偏碓头的部位支在架身上,相当于支点。碓头上垂直安有一个三十多厘米长圆柱形的麻石碓嘴。人在碓架上,用力将碓尾蹬下时,碓头就和碓嘴一起昂起来。然后迅速将脚提起,碓嘴就自由落下砸到臼里,将要捣的东西捣碎。
  在没人用碓时,碓头的高度是很适合人坐上去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次坐上去总会有大人指责你,只说那地方不能坐。
  运用碓时其实是很危险的。石质碓嘴被高高昂起,放开,自由下落,砸在臼里。如果砸着人,后果不堪设想。不是有句俗话么,“不得死往碓臼宕里钻”,足见碓的危险性。所以守臼的人最要集中注意力:一边快速、适时地在碓嘴昂起的过程中将手伸进臼里抄动,一边还防着碓嘴。所以这活是绝不能叫孩子来做的。当然蹬碓的人也不能三心二意,否则也会将守臼人的手压到的。
  最初蹬碓时,容易被碓尾将脚底板弹得生痛,那是没掌握好时机:一定要等到碓嘴落到臼里、碓尾停止上行以后,才能下脚。
  最多的时候可三个人一起蹬。一人坐在碓架尾部的凳子上,手扶凳子;一人在前,将手扶在碓架支点处伸出来的横木上;中间一人就将手扒在侧边的墙壁上。
  蹬碓的力度根据要捣的东西来决定。山芋渣,在屋头上晒干,铁壳一般,力度要大。纹过的稻子去壳,力度要小。山芋藤晒干了放碓臼里捣,讲究的就是时间了。
  捣得最多的是夏天“双抢”时生产队的菜籽饼。先用铁榔头将菜籽饼锤成小块,再放到臼里捣成粉末。一般是四个人:一个锤饼的,两个蹬碓的,还有一个守臼的,多由妇女来做。个个都是嘴一张手一双:嘴上不停地说着笑着,手上脚上不停地动着。这样的时候显得很吵:锤饼的“咚咚”敲着;碓尾着地“哒”一下;碓嘴落入臼里声音——还不算四个人嘴里的叽叽喳喳。也不知是谁还发明了一架吊扇:一个竹框框撑起一个麻袋片挂在头顶的木枋上,连根绳子绕过木梁悬下来拴到碓尾。随着一下一下地捣碓,吊扇也便一下一下地运动起来,扇起一股一股不小的风来。
  这个过程中散发出阵阵油香。
  有天傍晚,我玩疯了,没听见奶奶喊我吃饭。在门槛外听爷爷说:“过一下来家再收拾他。”我就一屁股坐到碓臼上不敢回去。过一会儿,天黑下来。家里人见外头静了,伢们都各自回家了,唯我还没回去,就有些着慌。爷爷、奶奶为此吵起来了,也惊动了四邻。大家四处去找,屋前屋后、草堆里、斛桶里……找到半夜也没找到人。最后还把世三爹请来“起数”(我至今也弄不明白这“起数”是怎么一回事)。结果世三爹说是沾石又沾木——大家不约而同的想到了碓臼——可不,我竟趴这门口的碓臼上睡着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