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首届小学校长论坛专刊 阳光体育 活力校园
08版:特色档案·贵池区 九华山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2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2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池州市首届小学校长论坛专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2-04-25 15:05:58

贵池区梅龙中心学校:
文化激扬 幸福校园
□本报记者  吴  琼  汪  琴
    辖8所完小,1所初小,在校学生近2000人,梅龙中心学校从一所昔日薄弱学校发展成今天的市级农村示范小学、市级特色小学、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市级文明校园。取得如此大的改变,得益于学校多年来实施的文化管理制度。
从制度上提升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但是现行学校制度大都是千篇一律——标签化、流行化和理论化,实用性不大。很大原因在校长身上,大都是因为校长制定的制度不切实际,制定前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反复酝酿,且过于注重形式化。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梅龙中心学校得出了结论:要真正把制度落到实处,这就要发挥文化的作用,形成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有行动,认真执行。首先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做起。在梅龙中心学校,校大门楼的设计,自然园、中心花坛的造型,教学楼、综合楼的配色,四区的科学规划都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无声的教育。在环境建设上,学校还注重营造恬静雅致的环境氛围。校园平坦如砥,草坪成片,各种花木点缀其间;温馨提示语、树木花草简介牌、读书台等人文景观处处可见……真正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让每一个景点都能育人。
    “久熏幽兰人自香。”学生在读书中行为习惯受到教育,安全环保意识得到增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健康文明的氛围盈漫校园。
在创新中丰厚
    在教育界流传一种说法:“三流学校靠校长,二流学校靠制度,一流学校靠文化。”的确,相对于“人治”、“法治”而言,文化管理是一种高品质的管理,是学校管理追求的新境界。近几年来,梅龙中心学校在摸索中尝试,在尝试中创新,在创新中丰厚。
    为了塑造共同的价值观,梅龙中心学校召开一系列的座谈会和大讨论来建立共同愿景;同时把握契机,开展各种特色活动,在活动中培育学校精神,塑造共同价值观。为培养教师的归属感,学校通过教代会、民主评议等多种方式和渠道让教师参与学校的管理,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在提高了教师的自我价值感,增强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进而提高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永不停止 孜孜以求
    在实施文化管理学校的同时,梅龙中心学校也不断追求和充实文化管理的内涵。学校的领导班子都清楚,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同心、同行、同乐”的校训正是梅龙中心学校精神所在,更是探索梅龙中心学校的学校文化形成的前提和灵魂。
    同时学校着重打造学校文化。大多文化是通过产品、品牌、服务等要素体现出来,北大、清华等名校也绝非仅代表一个学校的名称而已,其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为人敬仰的文化底蕴和科学殿堂。这些名校无处不散发着一种科学魅力和文化魅力,这也是学校为之努力的方向和不懈的追求。


贵池区马衙中心学校:
规范办学 推动特色发展
□本报记者  吴  琼  汪  琴
    多年来,“规范办学行为,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学校特色发展”一直是马衙中心学校的工作思路。回顾学校管理革新的经历,校长魏来宝谈到:一个校长的成长,一所学校的科学发展与外部环境的优劣密不可分,任何超脱于环境的成败得失都是不成立的。
    马衙中心学校前身是中心小学建制,魏来宝刚到任时,学校只有一幢90年代分三年做起来的教学楼和二栋50年代至70年代间兴建的教学平房,破败不堪,雨雪天,总是心惊胆颤。恰逢此时区教育局以开展“教育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为此,马衙中心学校的职工们不断争取上级支持,无偿划拨校园东侧废弃的修理厂;9次去修理厂周边自留地的农户家做工作,热忱办学感动了群众,终于把守护二十多年,顶住开发商多次高价诱惑的自留地让给了学校,征地工作顺利完成,校园面积扩大1倍。新的教学楼、学生公寓和小型体育运动场得以兴建。
家校携手办教育 同心协力育新人
    在马衙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都能清楚地记得学校第一次召开家长会的情景:很多家长缺席,会议期间场上一直不能保持安静,更有家长击掌喝倒彩后拂袖而去。在这种情况下,马衙中心学校探索出自己的教育出路:走改革兴校、特色立校之路。以“关注留守儿童,和谐家校关系”作为突破口,朝着创建贵池区一流学校的办学目标迈进。
    为此学校实施了多种策略,先是规范学校内部管理,以博得家长信任。同时更新家教理念,帮助年轻家长成长。学校每学期还定期举办“家长讲堂”,规格最高的一次是2010年下半年,邀请了国家级关工委的专家(清华大学教授何云轩主讲)来校演讲,当时有近一千名家长参加了会议。
    十年来,家长对学校的支持和信任指数不断攀升,“家校携手办教育,同心协力育新人”的局面已经成为马衙的一道风景。2005年以来,通过家校联系,“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含三残儿童)”基本得以解决,最大限度地改变了学校教育的外部环境,形成了教育合力。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央文明办主抓,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落户学校,此项目在安徽省也只有67家。
破解“二元制”难题 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尽管学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每经过一段时间,学校领导班子就会讨论该如何继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总结经验教训,规范办学行为,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真正破解“二元制”的制约难题,使学校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方面,学校领导深入教学课堂,抓备课特别是个人自主的个性化备课,对学生作业也是不放松。在校本教研方面,也是采取特殊的教学风格,促使新教师尽快成为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除此之外,读书也是马衙中心学校一大特色,学校提出教师每学期必须精阅一刊,精读一册的业务自修要求,不断构建“合作文化体系”,实现教学相长。


池州市九华山中心学校:
播种行为 收获习惯
□本报记者  单  微
    九华山中心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下辖九华乡初级中学、九华镇中心小学、九华乡中心小学和拥华小学,该中心学校一直积极探索学校的特色教育,以有特色的教育打造学校的品牌,打造学生的优质人生。
    今年在3月26日安全教育日这一天,九华山中心学校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安全教育。这天上午该校学生黄娟做了题为《安全在我心中》的演讲,用实例和数据向广大学生发出呼喊:“珍爱生命,时刻将安全牢记心中!”演讲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接着,举行了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活动,随着警报声响,各班级学生有序地单行走出教室,快步走向空旷地带集合,报数汇总,“报整个疏散活动在两分钟内有效完成。”通过演练,使全体师生了解了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了地震、火灾、建筑物倒塌等安全事故应急避险方法,熟悉了学校逃生疏散路线,增强了安全意识。
    汪长水校长表示,对学生的良好习惯要常抓不懈,从小就应该向学生灌输正确的行为习惯思想,培养学生自主管理,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才能打造优质人生。
    汪校长对记者说学校每周都会开例会,通过晨会校长点评教师和学生在校园内外的好的表现,指出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有目的、有主题的交流、探讨和纠正。学校还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实际,成立学校文明小分队和班级文明小分队,开展校内“文明纠察”和班内“文明值班”活动,让文明队员在值周活动中锻炼参与学校管理实践能力,深深体会爱心、自主、责任、奉献、互助的精神。
    学校还经常策划一些活动,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在行动中体会习惯、实施习惯、培养习惯。
    学校通过“我们的节日”挖掘德育资源,“三八”妇女节,校长为女教师献花,女教师植一棵树;“清明节”团委少先队带领师生凭吊先烈、缅怀先烈;“端午节”包粽子话英雄,座谈民族精神;“六一节”表彰先进,开展文艺汇演活动;“重阳节”师生去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等。从每一个细节都精心安排,抓住习惯培养的契机。
    汪校长还强调,在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教师良好教学习惯,塑造优秀师德群体。育人先育心,教师责任心、爱心、信心、恒心、细心是最重要的育人素养。学校通过规范基本学习行为、生活行为、教学行为来培养教师良好的育人习惯。我们树立每一节课都是公开课、每一节课都能培养良好的教学习惯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全过程、重细节,时时处处重视自身职业道德、专业能力等优秀品质形象。
    在这个文人墨客们青睐的文风诗韵之地,九华山中心学校刚刚迈出成长的步伐,学校将依托良好的优质资源,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核心文化,创建皖南名校,打造品牌学校,开启九华山教育的新纪元。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