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史简介
主 办:共青团安徽省委 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承 办:团省委宣传部 团省委学校部 安徽青年报社
冠名支持:安广科技专修学院
媒体支持:安青网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2012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9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共青团不断壮大,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青年,始终站在革命和建设的前列,在建立新中国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进程中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为党培养、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干。
一、团的创建、更名和历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0年8月,中国的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随后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等地的组织相继建立。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都把创建团组织作为重要任务之一,派得力人员组建青年团。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人陈独秀,派出最年轻的成员俞秀松,于1920年8月22日建立了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这是第一个中国先进青年的政治组织。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正式成立。1921年11月,党中央发出通告,要求各地党组织切实注意青年运动,对青年团组织要“依新章从速进行。”1922年5月5日至13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全国统一的青年团组织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实现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完全统一,使之真正成为纲领明确的全国性的青年组织。
自此至2008年,中国青年团共召开了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带领全国广大团员、青年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建功立业的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符合青年特点的活动,促进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健康成长,也不断壮大和发展了团的组织和队伍。
在90年的历程中,中国青年团,先后经历了四次改名。
1925年1月召开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会议决定,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那是因为“共产主义是帝国主义、军阀以及一切反革命派所最恐怖的名词,我们应当很勇敢的揭示我们共产主义者真面目,让他们在我们的面前发抖。”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抗日青年,193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青年工作的决定》,要求共青团对自身组织实行根本性的改造,把共青团由无产阶级先进青年组织改造成为抗日青年的群众组织。1937年起,全国各地成立了以“青年救国会”、“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民主青年同盟”命名的青年组织。
1946年起,逐步恢复了全国性的建团工作。1949年元旦,中共中央正式发出《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同时还公布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章(草案)》。4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
1957年5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为了确切地反映我们团所担负的政治任务和广大团员的意志,大会一致通过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二、为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青年团正式成立后,立即带领各地的团员和青年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之中。在著名的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和二七大罢工中,青年团员和青年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黄爱、庞人铨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最早为工人运动献身的烈士。
1923年8月,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宣布,坚决拥护中共三大所确定的建立统一战线的方针,青年团要努力协助中国共产党做好推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工作。大会闭幕后,青年团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带领团员和青年参加帮助国民党的改组工作,选派团员和青年共产党员到黄埔军校和农民讲习所学习。1924年5月,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有1/10的学员是青年团员或青年共产党员。由彭湃和毛泽东主持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学员全是18至28岁的青年,其中许多人是青年团员或共产党员。
五卅惨案发生后,共青团通过全国学联,组织学生坚决同工人群众站在一起,勇敢地参与罢工、罢课、罢市,迅速在全国掀起规模宏大的反对帝国主义斗争浪潮,为五卅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加“三罢”斗争中,青年占了半数。全国团员总数发展到9000多人,并有3000多名团员入党。
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北京的共青团组织带领团员、青年积极配合。当日殉难的烈士中有刘和珍、杨德群等32位青少年,其中6位是共青团员。这一天被鲁迅称作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1926年5月,以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为骨干的叶挺独立团先行出征,7月9日,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埋葬北洋军阀统治的大决战全面展开。各地共青团组织带领青年参加北伐军,用无数光荣的战绩,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谱写了瑰丽的篇章。
在革命根据地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共青团组织发挥了先锋和得力助手的作用。1933年8月成立的“少共国际师”用光荣的战绩,让共青团彪炳青史。“共产青年团礼拜六”,用拥军优属,发展生产的实在成绩,给共青团留下了光荣传统。
1935年,在中共《八一宣言》的感召下,北平共青团组织于12月9日成功地发动了“一二·九运动”,在全国吹响了抗日救亡的号角。在抗日战争期间,共青团组织改造成各种抗日救国团体,广泛团结各界青年积极参与对日斗争,为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青年学生为先锋的各阶层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卖国的斗争。这一斗争以1945年底的“一二·一”运动为发端,以1946年底的抗暴运动为兴起标志,以1947年5月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为形成标志,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军事战场的又一个战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新华社评论称赞这一系列斗争为“第二条战线”。
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之下,以中国共青团组织核心,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中国青年运动,伴随着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节节胜利,终于迎来新中国的诞生。
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1.动员青年参加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12月和1951年6月团中央两次动员青年学生报名军事学校,参加青年达70万人,其中党团员占70%以上,绝大多数是团员。广大青年还自觉结合工作为抗美援朝做贡献,积极参加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活动,“中国青年号”、“中国学生号”、“中国少年儿童号”飞机就凝聚了广大青少年纯真的爱国情感。经过近3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53年7月,抗美援朝战争是以中朝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的。
2.组织青年为恢复国民经济而忘我劳动。
1950年至1953年,新中国完成了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工作。为尽快恢复和发展生产,广大团员和青年忘我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在农业战线上,团员青年是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仅治淮工程,就有200多万青年参加,其中40%是团员。女青年团员金秀兰、甘彩华、谭文翠被评为特等治淮模范。在工业战线上,团员青年动脑筋、想办法、找窍门、挖潜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青岛第六棉纺厂工人,年仅17岁的女青年团员郝建秀,刻苦钻研生产技术,在工作中创造了一套细纱工作法。毛泽东主席曾经专门嘱咐中央办公厅写信鼓励她。1951年10月团中央授予她“模范青年团员”称号。
3.团结带领青年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早期建设。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设时期,青年团向全国各族青年提出“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口号,引导青年投身工业建设。1954年1月,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青年突击队——胡耀林青年突击队。
1956年,根据党中央的号召,青年团动员广泛开展了“向科学进军”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我国青年职工的文化程度,也使团在青年知识分子中的工作更加丰富扎实。
4.在探索继续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程中曲折发展。
在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共青团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地投入到各项事业中、技术革新、农田基本建设、大庆油田开发、边疆建设,并在其中发挥了突击队和生力军作用。为加强对青年的思想教育,团中央在1958年6月作出了《关于组织广大青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决议》,组织带领青年掀起学习毛泽东著作、学习政治理论的热潮。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就是在学习毛泽东著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中国优秀青年的杰出代表。1963年3月5日,《中国青年》发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从此学雷锋活动经历半个多世纪而不衰。雷锋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青年形成高尚的伦理品质。
“文革”期间,共青团的系统领导被迫中断。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顺利举行。从此,共青团的事业和工作随着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重新走上了正轨。
四、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奋勇前行
1979年,共青团在全国青年中开展了“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1980年,各地团组织在青年中开展了“我爱祖国我爱党”等系列教育活动。清华大学学生提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多做贡献”;随后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庆祝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的游行集会上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
1981年2月,团中央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与7个社会团体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联合倡议》,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开展“五讲四美”活动。后来进一步发展为著名的“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
80年代起,团中央发动青工参加“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五小”智能杯竞赛活动,极大地焕发了广大青工学习技术和工作的热情。
1983年10月,团中央依据青年中酝酿的“自学热”而发动的青年读书活动,以及1999年开始实施的“中国青少年跨世纪读书计划”,是提高广大青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觉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帮助青年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举措。
1986年,团十一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工作到支部,全团抓落实”的工作方针,要求全团围绕在四化中建功立业、培养四有新人的主题上,打基础,抓基层,办实事,抓落实。
1989年,共青团启动“希望工程”。
1991年,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关于保护青少年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该法于1992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实施。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
自1994年起,共青团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1994年4月1日,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青年文明号”五个大字,给全国亿万青年以极大的鼓舞。
1996年4月8日,团中央出台的《关于规范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的暂行意见》,全面推进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
保护母亲河行动启动于1999年初。旨在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绿色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为母亲河更好地造福中华民族做贡献。
2004年9月,团中央启动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并将之作为共青团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
2006年3月21日,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团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制定活动方案,正式启动该项活动。
2008年6月,胡锦涛要求要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共青团的建设和事业进入崭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