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执著弹奏出一曲激昂的乐章 坚守偏远学校三十五载
08版:皖教风采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1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1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坚守偏远学校三十五载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方 华 张青松 本报记者 发布日期:2012-03-28 10:49:07

——记安庆市宜秀区双龙小学校长王晓跃

    双龙小学是安庆市宜秀区白泽湖乡最偏远的村小,学校距离城区有20公里,而且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不通公交车,骑摩托车最快也要近一个小时。然而这里却生活着一群默默无闻、辛勤耕耘的老师,王晓跃就是其中一位。自1977年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双龙小学当一名代课教师,到后来转为民办教师,再到公办教师。王晓跃已经扎根双龙小学35年。任教35年,尽管他有过许多离开的机会,但每当他想到这里的孩子,想到偏远学校缺少教师,他无悔的一次次放弃了离开的机会。
用心用爱在教书
    来到双龙小学,记者见到了正在教室里给孩子上课的王晓跃。相比之下,他班级中的孩子,要比学校其他班人数多一半。目前在王晓跃所任教的小学里,老师的平均年纪接近50岁,农村教师老龄化的现象较为严重。该校一名即将退休老教师娄中付说:“近年来,因处于这个特殊的地域环境,学校长期缺编是常有的事,导致教师教学任务比较重。老师逐年退休,又没有及时新分配教师补充,老师确实不够用,所以王校长不仅要管理学校事务还要带头上课,这样才能更好带动老师们扎根偏远学校。”
    不仅如此,王晓跃为提高教学质量,还努力探索出了一套农村数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他尝试开展“分层教学法”、“导优辅差”等教学方法,效果显著,多次在片教研活动中作为教学经验交流。在他35年的任教时间里,每年教学成绩在全乡都名列前茅。吴飞同学是迎江区长风乡村民吴双江的孩子,如今正在该校就读三年级。孩子是去年6月转来的,原来语文、数学才考50几分、70几分,现在已能考70多分、90多分。“这里的教师是用心、用爱在教孩子们读书,把孩子放在这里我很放心。”吴双江这样说道。
    王晓跃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对贫困生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他把每位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双龙小学,调皮捣蛋的孩子好像和王晓跃老师特别“有缘”。在双龙村的“人才版”上,有80%都是王晓跃老师的学生。他们中有官员、学者,也不乏技术人员、致富能手和商海中拼搏多年功成名就的企业家。逢年过节,王晓跃总会收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小礼物,明信片、贺卡、土特产……王晓跃高兴的是,那些从双龙走出的学生顺利的走入了社会,正如他期待的一样,成了一个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四处“化缘” 让学生搬入新楼上课
    30年来,王晓跃几乎把学校当成了家。每天从早晨六点多到下午五点,他都在为师生忙碌着。早上来到学校开门迎接早来的学生,烧好开水等待教师上班。下午放学后,目送师生一一离开后,再逐一巡视每间教室,检查水、电开关。
    2009年7月,双龙小学因围墙倒塌、教室破烂存安全隐患而被要求整改,村里的孩子开始外出就读,学校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作为学校校长,王晓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四处“化缘”,竭力改善教学条件。在他积极争取下,2011年初,该校新建教学楼工程被纳入安庆市宜秀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点项目之一。2011年5月,学校原教学楼因校安工程建设的需要,需拆除重建,从这一刻起,王晓跃校长就一心扑在了学校教学楼重建上。一方面,联系村民家寻找合适的临时教学点;另一方面跑设计单位。图纸出来了,招投标完成了,接下来就是漫长的建设施工期了。工程建设大部分时间是在炎热的暑假,他放弃了休息的时间,每天蹲守在工地上,监督工程的质量和进度,被施工方誉为编外监理员。9月份开学时,老师们见到他都惊呆了,笑他是从非洲刚回来。12月份教学楼竣工在即,由于资金有限,学校无力平整操场、维修围墙。他不等不靠,积极联系家乡的仁人志士,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讨钱”。最终共募集近7万元的社会捐助,解了学校的燃眉之急,保证了学生在冬季到来之前,顺利搬入新教学楼上课。
    正是有了他的殚精竭虑,双龙小学从一个破落的学校成为偏远农村教学设备较为齐全的学校。中心学校校长何家友说:“近几年,农村校生源减少,但是双龙小学的学生数却没有减少,家长们虽然在外面打工,但还愿意将自己的孩子留在学校就读。”这无非是对王晓跃工作的最大肯定。
    30几年来,双龙小学的老师走了一茬又一茬,但王晓跃从没向组织提出过任何个人要求,曾有人问过王晓跃,一辈子留在偏远农村值得吗?他说:“我的人生大半辈子留在这里,我不觉得自己亏。因为这里的孩子同样需要教育,这里的孩子也有理想,我的心愿就是让这里的娃娃学到更多的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