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示范高中联合招生何去何从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41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41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省示范高中联合招生何去何从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2-03-28 10:25:52

  六年前,合肥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推行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联合招生的模式,由合肥市第一、第六、第八中学联合招收高一新生,电脑均衡派位,安排到三所学校学习。随着2012年中考的临近,这一招生模式再次成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关注的热点,其中不乏省内其他地方家长的热议,持赞成观点的家长甚至给当地教育部门写信推荐。
  那么,六年来这一招生模式到底发挥着哪些作用?期间培养的三届毕业生高考成绩如何?推行至今,是否遭遇到哪些“瓶颈”?其他地方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家长的热议,又会采取哪些举措?

管理不便教师交流提前终止
  2006年,我省在高中阶段实施新课改,合肥市为了推行均衡教育,打破原来的分级招生,将第一、第六、第八中学捆绑一起进行联合招生。与以往的招生方式不同,这三所高中学校联合招收的高一新生将按照统招计划生、指标到校生和择校生分别由电脑均衡派位,安排到三所学校学习,每所学校安排12个教学班,实行统一教学计划、统一学籍管理,教学质量实行同一把尺子衡量。运作方式将由三所学校共同制订具体实施办法。
  此外,为实现师资均衡,打消家长的顾虑,三所学校原计划担任当年秋季高一教学的专任教师将在三所学校之间交流,使各校担任新高一教学任务的专任教师分别来自三所学校,且各占1/3。交流的教师原则上交流期限为三年,三年期满后方可作为下一轮交流对象。
  然而,三校教师交流这一做法仅实行了两年便不了了之。据合肥市第八中学副校长李斌介绍,这一做法在具体执行中遭遇很多现实难题,如交流教师的关系、工资不在任教学校,给任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同时,让交流教师缺乏归属感,思想不稳定,一定程度上无法安心教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不是本校教师,稍微管严厉点,就会有歧视的猜测;管松一点,本校的教师会有微词,学校的管理工作陷入被动。

首战告捷三本达线率持续走高
  2009年是合肥市推行三校联合招生模式之后的第一届高考,文科、理科第一名均花落第八中学,而第一中学的理科生朱韦康总分更是达到712分,但由于属于保送生而不列入同分范畴。当年第一中学三本以上升学率为91.8%,第六中学为88.97%,第八中学为88.28%,整体达线率超过89%。2008年,三所学校的平均达线率仅为68.8%。合肥市区总体的达线率也达到了33.4%,比上年提高近六个百分点。随后,2010年、2011年两届高考三本达线率均保持在93%左右。
  “单从高考成绩来说,这一招生模式肯定是成功的,不仅提高了三所学校的办学实力,也大大提高了整个合肥市的办学水平”。李斌说,最明显的好处就是三校地生源相对均衡,优质生源不再集中到某一两所学校,同时不可避免地引入竞争机制,调动了各所学校的办学积极性,打破了以往的“排位”模式,“老大”不再由哪一所学校来独占,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有条件你追我赶。
  对此,合肥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作为教育部门,虽然不赞成以高考升学率来衡量学校的好坏,但是老百姓对学校最直观的评价就是升学率,这也是他们评价三校联招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尺。首届高考成绩亮榜后,三校联招的模式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确立。

电脑派位削弱选择权加重负担
  在一片认可声中,有教师提出异议,在他们看来,首战一战成名,并不完全得益于这种招生模式,而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省城的大建设,大批人才资源涌进来,推动全市的文化程度提高,加上家长自身素质的提高,对教育愈发重视,都不可避免地促使省城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表示,随着高校的录取扩招,即便不进行招生改革,持续走高的高考成绩一样会取得。
  对于当前三校联招的不足,该知情人直言电脑派位大大削弱了学生的自主选择权,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学生家住在三孝口,为什么不能上第六中学,非要舍近求远去滨湖区或政务区去上学呢?说句实在话,三校的办学水平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其表示,一旦学生电脑摇号后,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将加重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不少父母为了照顾学生上学,甚至辞掉工作或是请长假,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成本高得令人咋舌。

优质资源共享学生是最大赢家
  据悉,早在推行这一模式之初,就有不少学生家长反对,阻力很大,甚至有考生和家长打电话到相关教育部门表示抗议。合肥市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当年均衡派位时,一位尖子考生因为没被摇号到第一中学,愤而转学到其他城市读书。一时间,教育部门压力很大。
  对此,三校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当时心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毕竟是一个新问题,生源均衡后学校有没有能力教好?配套设施能不能跟得上?这些问题都得打上问号”。好在三校都鼓足了劲,2009年首届高考交出一份让各界还算满意的答卷。
  那么在这场变革中,谁是最大的赢家?李斌毫不避讳地说,如果从“以生为本”的角度来看,学生肯定是最大的赢家,因为有更多的学生享受到优质资源,以往每所学校每届平均只能招六七百人,加在一起只有两千多名学生,但现在按照三类招生计划,三校加在一起可以招到五千多人。而就三校自身而言,教师队伍毫无疑问得到了锻炼,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一定程度上也是赢家。“以往第一中学的生源都是一流的学生,第八中学仅是二流、三流的,教师教起来肯定没有多大的挑战性,教学模式总是一尘不变”。李斌说,生源地重新洗牌,大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受条件限制其他地方观望研究
  正是看到2009年合肥市三校联招的成功,2010年,芜湖市开始借鉴和学习这一模式,由第一中学和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联合招收指标到校生和择校生,根据联合志愿进行电脑派位。“目前还没有接受高考的检验,有哪些优势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生源更加均衡”。芜湖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陈宝海说,这两所学习的办学水平不分伯仲,自身条件相对成熟,符合联合招生的条件。
  与此同时,淮南市、铜陵市、阜阳市等地的学生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均提议学习这一招生模式。3月23日,记者在淮南市政府网站上看到,一位学生家长发帖分析淮南市当前的教育现状,因为生源严重不均衡,市区五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间缺乏竞争机制,教学质量要么进步不大要么倒退,导致生源逐年减少,开始向周边县、市流失。建议实行联合招生,在生源平等的基础上引入竞争机制。无独有偶,在铜陵市政府网站上,一篇《为铜陵教育献一策——三所省示范高中联合招生》的文章引起广大网友浏览,多数留言表示支持。
  对此,淮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副科长孙宜群已将家长的呼声反映给有关负责人,但现阶段暂且不会实行这一模式。“你们听到的仅是支持的观点,也有不少学生家长反对,众口难调,阻力比较大”。孙宜群说,不否定联合招生带来的生源均衡,让更多的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共同发展。铜陵市教育局一位吴姓工作人员表示,市教育局曾考虑过学习借鉴联合招生,但因为铜陵市区域范围小,办学规模相对不大,联合招生将涉及到全市整个高中阶段学校的布局调整,工作量较大,而且涉及到方方面面,至少今年着手此事存在一定的难度。

生源重新洗牌联招恐难占主导
  随着有意学习和借鉴这一招生模式的地方和学校越来越多,势必将造成我省中考招生格局的变动。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联合招生是否会成为今后主要的招生模式呢?
  近年来,随着家长和考生报考的日趋理性,合肥市联合招生的第一、第六、第八中学不再一枝独秀,有些考生为了就近上学或其他原因纷纷报考其他几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据悉,第七、第九中学近年来的招生规模和质量都在稳中提升。
  但随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联合招生囊括了绝大多数的优质生源,其他高中学校要想发展就必须得重新寻找出路。孙宜群表示,联合招生仅仅是一个措施,并不会成为招生主体,各学校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发展,按照《大纲》的要求,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多样性的发展,鼓励走特色化发展的道路。“社会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的,不可能指望所有的学生都进名校考好大学。”孙宜群说。
  目前,包括无为县在内,芜湖市共有10所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但因为彼此间差距较大,不宜放在同一梯队进行招生,而且每所学校的办学特点各不相同,故而联合招生将不会占据主导地位。陈宝海说,即使联合招生会带来生源均衡,但依旧会鼓励学校抓好素质教育和特色教育,毕竟联合招生仅是一种行政手段,“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发展目标不一样,招生方式自然不一样”。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