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长江三角洲优质教育资源协作交流会上,阜阳市电话教育馆(以下简称电教馆)馆长连璞作为我省唯一的市级电教馆馆长代表,在会上介绍了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下简称农远工程)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的经验,阜阳市推进农远工程的系列举措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关注。前不久,中央电教馆副馆长丁新、省电教馆馆长朱庆等专程赴阜阳市调研时对该市释放农远资源潜能的有益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市,阜阳市在教育基础条件较为薄弱的情况下,依托农远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和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缓解了农村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推进农远工程设备和优质资源的应用中促进了农村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下一步普及“班班通”、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亮点一:系列举措强力推进农远设备资源应用
在推进农远工程的应用中,阜阳市电教馆按照省教育厅、省电教馆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推出系列举措强力推进农远工程设备资源应用。为加强对基层学校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的指导,建立了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联系人制度。组织开展了阜阳市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示范中心学校的评选。阜阳市教育局曾专门召开会议对22个农远工程示范中心学校进行表彰,奖励每个示范学校电脑一台。
阜阳市教育局还将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纳入县、市、区年度综合考核内容,至今已连续四年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督导检查结果通报各县、市、区。对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优秀单位通报表扬,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几年来,市、县两级电教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农远工程优秀管理员和应用新星的评选,每年都有多位教师获省、市、优秀管理员或教学应用新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对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的积极性。而对于在农远工程资源应用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各县或学校积极组建的农远工程设备维修技术小分队,哪里有困难有故障就赶到哪里,保障了农远工程设备正常运转和资源的有效运用。
记者在阜阳市电教馆了解到,从2005年以来,阜阳市教育局仅涉及农远工程管理与应用下发的文件就有十几个,如《关于组建阜阳市农远工程应用骨干教师培训讲师团的通知》、《关于印发阜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这些文件的下发,不仅彰显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而且扎实、有效推动了农远工程的实际应用工作。
亮点二:连续五年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年度十项重点工程
为了扎实促进农远工程应用,阜阳市教育局从2008年开始到2012年,已连续五年把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年度教育10项重点工程,由阜阳市电教馆牵头,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组织实施。2011年,阜阳市电教馆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并召开专题研讨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出《阜阳市“十二五”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出未来五年阜阳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宏伟蓝图。
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年度重点工程,确保了对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投入。一些乡、镇中心学校在经费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挤出经费加大对农远工程配套设施和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如界首市西城中心学校在2008年累计投入信息化资金12.5129万元,占当年学校公用经费的22.75%。2009年累计投入信息化资金20.0437万元,占当年学校公用经费的27.84%。颍东区老庙中心学校在2008年挤出资金48万元,采购22台电脑、22部数码相机和8000张教学资源光盘。2009年为12所学校配备大容量的硬盘用于资源下载储存。2010年投入二十多万元为部分学校配备“班班通”,使该镇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有了根本改善。
连璞对记者说: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年度教育重点工程,确保教育信息化在全市教育的优先发展地位,使教育信息化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提升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中真正发挥杠杆的“撬动”作用。正因如此,阜阳市教育抓住实施农远工程的机遇,连续几年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依托农远工程资源改变农村教师的教育理念,促进农村教育质量走出低谷。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11年底,全市城区学校宽带接入率达100%,乡镇中小学校宽带接入率达90%以上。
亮点三:全方位培训破解了制约农远工程资源应用的“瓶颈”
教师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信息化水平。2005年实施农远工程初期,阜阳市农村中小学教师能够应用农远工程设备和资源的教师不足10%,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学校仅有的信息技术教师大多是兼职的,多数教师不能利用农远工程设备和资源进行教学,因此,严重制约了农远工程设备和优质资源的有效应用。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阜阳市电教馆首先组建农远工程资源应用培训巡回讲师团,首批在全市教师中选拔15位讲师团成员,由市电教馆统一调度对各县、市、区进行巡回培训,解决了当时基层信息技术培训师资困难问题。阜阳市教育局制订了《阜阳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把农远工程三种模式的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几年来,阜阳市在协助省电教馆抓好英特尔未来教育基础课程项目和农远工程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每年都积极、主动开展农远工程应用技术培训,并实行市、县联动,调动各县、市、区培训的积极性。
2011年,阜阳市教育局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各中小学校按照教育部教育技术能力50个学时的标准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尽快提高中小学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阜阳市电教馆还在省电教馆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三百多位校长和骨干教师到中央电教馆接受培训,有效提高了校长、教师对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应用水平。
阜阳市电教馆广泛开展各种农远工程教学活动,以活动促应用。从2005年至今,为了推动农远工程的应用,在全市开展了农远工程优秀应用研究成果评选、农远工程优秀管理员和应用新星评选。
在培训中,各县、市、区相继推出了有益的做法,如界首市把农远工程应用培训与教师职评挂钩,促使教师积极学习、主动应用;阜南县赵集镇中心学校针对农远工程管理和应用开展分层培训,首先为每校培训骨干教师,再由骨干教师培训中青年教师,最后由骨干教师和中青年教师一对一帮扶培训中老年教师,让每个教师都会利用农远工程进行教学;颍泉区宁老庄中心学校整合电教、教研、师训资源,制订了《农远工程培训方案》,注重骨干与全员培训相结合、农远技术理论培训与教学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与示范课观摩相结合,强化了全体教师的应用意识;颍上县、颍东区分别召开全县(区)农远工程应用为主题的现场会,均在一定范围内起到了典型引路和辐射带动作用。
据了解,五年来,阜阳市、县两级共培训教师2.65万多人次,加上五年来全市新补充的一万多名青年教师(包括特岗教师),目前,阜阳市农村中小学教师有60%以上能够使用农远工程资源进行教学,城市中小学教师能用率达90%以上。在前不久举行的全省多媒体教学大赛中,颍上杨湖中心学校教师杨猛、太和县桑郢中心学校教师刘建民分获一等奖。
亮点四: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释放出农远工程资源的巨大潜能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必然带来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革新。阜阳市的实践证明:农远工程资源只有与学科教学实现有效整合,才能对课堂教学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在2010年5月20日举行的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观摩大赛上,作为我省唯一参赛选手,太和县李兴镇中心学校青年教师范磊执教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获一等奖,填补了国家级大赛没有农村教师参加并获一等奖的空白,范磊向全国中学语文界展示了我省中学语文新课改的喜人成果。
多媒体课件的巧妙运用,是范磊执教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一名偏僻农村学校的教师,范磊多次在权威中学语文教学大赛中获奖并成长为阜阳市首届名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阜阳市农远工程带来的教育信息化。“作为乡村学校的教师,我所获得的信息资源无法和城市的重点中学相比,但是我依托农远工程带来的教育信息化,不出校门就可在网上查阅相关信息,熟练地运用多媒体,让我的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质的飞跃。
在新课程改革中,颍东区正午中心学校数学教师徐洪强的教学实践如鱼得水,徐洪强感慨地对记者说:“利用农远工程资源,我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通俗易懂,抽象的数学逻辑变成了直观的动画课件演示,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
阜阳市电教馆通过多种形式积极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应用。各县、市、区和学校在农远工程应用方面加强交流学习,取长补短,积极探索,促进应用,探索了许多好的经验。如颍上县关屯乡自主开展“农远月会”活动,中心学校每月组织本乡辖区学校农远工程管理员召开一次例会,交流应用经验,并且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太和县税镇镇将农远工程应用融入到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中心学校校长带头应用,并将教师的应用纳入对教师的教学考核。颍东区正午中心校要求师生做到“五个一”(每天至少应用一次农远工程资源,每周至少利用多媒体上一节整合公开课,学生每周利用农远工程设备观看一次爱国影片,学校每月通报一次教师应用农远工程情况,每学期开展一次农远工程应用评比活动)。
据阜阳市教育局副局长张如明介绍,阜阳市教育局已连续举办四届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大赛,第五届全市中小学教师多媒体教学大赛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每次大赛都明确要求有一定比例的农村教师参与,多媒体大赛的开展在全市农村学校营造了一个学习应用多媒体的浓厚氛围,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农远工程设备与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五年来,阜阳市各中小学通过农远工程卫星下载教学资源近六万小时,添置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一千三百多万元,有效缓解了阜阳市中小学教学资源匮乏的状况。
阜阳市教育局局长胡涛(右)到学校调研多媒体教学开展情况
记者手记
阜阳市农远工程助推教育信息化的启示
“信息化教育资源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信息化是实现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农远工程带来的教育资源为阜阳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契机。” 阜阳市教育局局长胡涛对记者说,“阜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充分释放农远工程资源潜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对破解阜阳市三大教育难题、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如何让农远工程资源实现教育效益最大化,阜阳市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启示一:真抓实干是硬道理。在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今天,新的教学模式必定打破旧的教学模式。阜阳市依托农远工程,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所带来的效益是显著的。农远工程设备和优质资源的应用开拓了师生的眼界,真正让师生充分享受到现代远程教育和优质资源带来的效益,提高了农村教学质量,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启示二:有为才有位。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和“班班通”的逐步普及应用,电教部门在推进应用、教育技术培训、资源建设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明显增强。阜阳市电教馆在地方信息化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下,重视用好用活农远工程设备和资源,把农远工程应用和推进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作为提振教育精气神的动力,积极进取,不等不靠,知难而进,勇于担当,创造性开展工作,阜阳市教育局连续五年把教育信息化列入年度教育十大重点工程,其着力释放农远工程资源潜能的战略举措令人喝彩。
启示三:推进应用是教育信息化最终目的。推进教育信息化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阜阳市教育局“以农远工程应用为抓手,以教育信息化推进为杠杆,以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和教学质量为目的”,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应用,让学校和教师真正把农远工程设备和资源用起来,使这一工程真正有效地在教师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阜阳市的做法对推进教育信息化值得借鉴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