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茜文,女,省青年联合会委员,阜阳市人大代表,阜阳市青年联合会常委。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刀马人彩釉陶传人。现任界首市卢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幼就深受艺术彩陶和民间文化艺术的熏陶。近年来,注册了刀马人彩釉陶商标,独创的工艺美术作品入选了国家级专业展览,在专业评比中获得了多个国家级金奖和省级金奖。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和中国艺术博览会等收藏。
彩陶作品获中国艺术博览会金奖、第44届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等奖项。
我国烧制陶器的历史约有一万年之久。原始社会制造陶器,开始是用手工捏制的方法制成一定器形,后来发展为将陶土搓成粗细一样的泥条,再把泥条盘筑成一定器形,将其内外用手抹平。到父系社会阶段出现了轮制法。进入封建社会后,发明了模制法,即将陶泥填入模中,脱出器物的全形。人们推测,最原始的烧制方法是堆烧法,把晒干的陶坯放在露天的柴草中烧。在六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窑烧制陶器。
界首彩陶工艺起源的年代并无明确的文字记载。在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淮北柳孜古运河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界首彩陶片和部分剔花彩陶完整器,尤其是在一眼宋代井中发现的界首刻花三彩陶片,为我们研究界首彩陶的始烧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徐州明城遗址也出土了界首彩陶器物及残片。通过这些发现,可以推断界首彩陶的制作工艺最晚出现在宋代。另外,据《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部分》,在颍河的发源地嵩山以北不足百里,便是唐三彩三大产地之一的巩县,水运一直是古代运输的重要方式,因此可以推断,界首彩陶工艺的发展很有可能是通过颍河直接或间接受到了唐代的三彩工艺影响。
界首彩陶采用的陶土是取自当地的黄胶泥,窑工称之为“黄河淤”,即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据《元史·河渠志》记载,黄河泛滥影响颍河是在元仁宗延年间(1314年~1320年)。当地窑工介绍,黄胶泥有大、小胶泥之分,黄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黄河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元代以后,界首彩陶吸收了当地比较盛行的木版年画和剪纸贴花的装饰技法和纹饰内容,出现了刻画、剔花工艺,初步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界首彩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当时戏曲艺术的影响,纹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题材的人物场景画,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普遍。
界首彩陶的初始时期,严格地说,这时的陶器不能称为彩陶,而只能叫做素烧陶。由于缺乏生产工具,先民们只能用聪慧的大脑和勤劳的双手揉泥作料、盘泥造型,用柴草低温烧制出没有釉彩的素烧陶;用泥条盘筑而成的陶器,自然而成的条纹便成为独具美感的装饰纹样。第二时期,即界首彩陶的刻花期。此时,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借用双脚的外力使陶轮匀速转动,置泥于轮上,双手巧妙用力,拉出造型千变万化的陶胎;晾干后,施白土于胎面,再晾至半干,以铁签或竹签刻画花鸟鱼虫于胎面,再施铅土诸釉,晾干并置于窑内,柴火烧至三四天,即得晶莹三彩彩陶。其刻画内容多为自然界之花鸟,又因其坛罐颈部或底部均刻有以花为主题的二方连续图案,故称之为刻花陶;陶胎窑烧后呈赭红色,配饰翠绿和土黄釉色,自然形成三彩釉,二者合一即为三彩刻花陶。第三时期,界首彩陶刻画期,从第二时期始经过数百年的实践,陶器艺人们逐渐丰富了彩陶的刻画题材。除花鸟鱼虫外,诸如《破洪州》、《战秦琼》、《铡美案》等传统戏剧场景也“搬”上了陶坛。在表现技法上,运用了剔、刻、刮等手法,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
界首彩陶秉承唐三彩遗风,又吸收了剪纸、木版年画的艺术风格,在制陶技艺中自成流派。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饰以两层化妆土,在刻画过程中表现出赭、黄或赭、白两种基本对比色;在刻画题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鸟、鱼、虫为创作对象外,还着重吸取了传统戏曲中的艺术元素,以一幕幕场景的形式加以表现,“刀马人”系列是其代表,民间戏剧人物中找素材,刻画出一段一段历史剧、武戏中的情节和人物个性,刻画的刀,钢劲有力,辟头盖脑,势如破竹;戏剧中表现骑马,演员表演“行头马鞭”,画出了具有神奇般的飞马行空,使得其画笔下的马不仅是战马,更是神马。对于人物,则是抓住京剧中的脸谱形象,采取淡而雅的脸谱,画出的人物具有精、气、神综合的美感。“刀”、“马”、“人”三者聚在一起,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一技巧被命名为“刀马人”。将此艺术技术绘制在器皿、花瓶、坛、罐上配以界首特有三彩釉:红,白,绿。烧制成的“刀马人”工艺品,件件如同向你讲述历史故事,使你有如身临其境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刀马人”是老艺人在国内独创一派的艺术技巧,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风格,是民间艺术的传奇珍宝。作品被艺术家们评誉为“有形不至而艺至之妙趣”,被称为“东方之秀”;在烧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烧,温度一般在700摄氏度至800摄氏度,成品为砖红色的刻画陶,素烧后可以釉烧,即涂以含铅、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钵内,逐渐加大温度,达到1000摄氏度至1050摄氏度,烧两天两夜,成品为红底白花的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体现了农民敦厚朴实的性格和大拙大巧的审美意趣,反映了中国民间艺术崇尚自然、追求和谐的审美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