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善而美好的初衷,朴素而温暖的举动,自愿、利他而不计回报的信念,在丁常青看来就是一个公民该有的使命,也是他多年来坚持做慈善的一把尺子。
“一个企业家的价值,本身亦是一个公民的价值,不能以拥有的财富和做出的事业来判断,而应以对社会和对身边人的影响为依据”。在丁常青的心中一直装着一把尺子,与自身创造的财富相比,他更看重自己对社会、对青年人的帮助和影响。“尽管只是杯水车薪、微不足道的一份力,也希望能够得到传承”。
始于自然而然
20年前,丁常青只有19岁时,就从池州市老家到北京市闯荡。当时的丁常青两手空空,有的只是心中炽烈的青春梦想,骨子里吃苦拼搏的精神以及无惧无畏的胆识。
进京的第二天,为了一顿温饱,丁常青扛着两捆甘蔗走进了北京市菜市。自那以后,这位农村小伙在菜市场干过,卖过食材和海鲜,后又转行建筑装饰领域,一点一滴而又顺其自然地在北京城抒写着自己的创业传奇。2003年,丁常青被邀请加盟贝盟国际建筑装饰有限公司。一个又一个装饰工程的完美呈现,令丁常青很快迎来了自己的事业高峰。
丁常青不是唯一一位事业成功后开始关注并做慈善的企业家,但是2007年至今捐出400万元善款,这在丁常青的总财富中绝非凤毛麟角,背后是一颗充满爱与懂得感恩的心,更是一股公民精神的力量。
2011年7月,在团省委举办的皖浙青年手牵手“同饮一江水,共护母亲河”环境保护活动中。第一次走进歙县樟潭小学,志愿者丁常青看到了简陋、破旧的教学环境以及留守未成年人渴望知识的脸庞,当即决定向学校捐款两万元。丁常青的一个“临时决定”对于这所学校却犹如一份意外飞来的礼物。事后接受采访时,丁常青的一句话让一切变得平淡无奇:“我只是以一个公民的标准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但求安然自在
谈及自己做过的慈善事业,丁常青总是显得很低调,轻描淡写地将慈善归结为自己的公民行动。在丁长青看来,慈善不是作秀,问心无愧便能安然自在。
2007年7月,池州市发生特大山洪,池州市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发动在京老乡募捐。丁常青不仅自己捐钱,还动员身边老乡捐款。2008年,丁常青拿出27万元为乡亲们修了一条两公里的柏油路。同时,他还倡导发起了在北京市的池州籍同乡奖学助学基金会,至今资助了约120名贫困大学生。2009年捐助100万元帮助家乡修善学校。不仅如此,丁常青每年都会拿出5万元捐献给家乡的养老院,并对老家8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生活补贴。2010年4月,丁常青再一次回到家乡,在得知东至县实验小学缺少电脑时,丁常青掏出了15万元。
回报大于付出
以己百分暖,散出千分光。丁常青的公民行动与金钱无关、与名利无关、与计算无关,只为看到他人得到帮助后的安乐与进步,为了换来自己付出后的心安与满足。作为商人,丁常青常常告诉圈内的朋友,做慈善永远不会亏本,因为换来的回报是无形的,也是远远超出付出的。
“你对现在自己的状态满意吗?”记者问。
“就好像甘蔗,虽已不是20年前的那个味道,但是辛苦地嚼完之后细细回味仍旧很甜。”丁常青打了一个比方。
这些年,丁常青的事业蒸蒸日上,一切都很顺。感性的丁常青常常想,或许这便是自己一直做慈善换来的无形回报。
为了有能力帮助更多的人,丁常青会像“渴求空气”一样渴求更大的成功。就像甘地说的“如果你想让世界有美好的改变,那么你就要成为这个改变本身”。丁常青的心愿是自己能够影响和带动更多的青年人去做慈善,和他一起分享播种爱和希望的快乐。
丁常青,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棒球协会青少部副主任,第十届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省青年创业者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池州籍同乡奖学助学基金发起人,北京贝盟国际建筑装饰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北京青时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精英杂志社名誉社长,第七届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第五届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金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