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案:二十万元索赠风波背后的投机 应试教育下“减负”恐成空谈 销量累计突破27万 新RAV4月销过万 盘点“突破百亿” 光明乘势腾飞 安徽省民政厅捡拾弃婴公告
06版:声音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8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2年02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8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药家鑫案:二十万元索赠风波背后的投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  方 发布日期:2012-02-17 11:50:10

  2月8日, 药家鑫案被害人亲属通过代理人张显在博客宣称,愿意接受药父在审理期间表示“赠与的20万元”,理由是“被害人张妙的母亲看病需要钱”。2月13日上午,“‘药’钱风波”又有新进展。张妙之父张平选、之母刘小欠及孩子王思宇(王辉代理)通过张显的微博发布声明称,如获药家20万元赠款将分文不留,“全部捐献给当地农村贫困儿童”。
  从“看病需要钱”到“捐资助教”,张妙家人索款理由的变化让人大跌眼镜。好在舆论没有把靶子对准张妙家人,围观者大抵都清楚续写药家鑫案的“导演”其实还是张显。从为受害人张妙代理药家鑫案起,张显一直处在舆论眼中从未消停。此番“索款”意欲何为,用药家代理律师兰和的话说,“索款事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药庆卫诉张显名誉侵权案”。张显无非是想转移焦点,让公众视线回归药案受害者从而占据道德高地,并置药父于情法两失之尴尬境地。
  张显与兰和的口水之争在博客上呈现得淋漓尽致,从博客内容的声明与反声明中看,前者血脉贲张,后者似乎更收敛理性一些。备受关注的这20万元,张家到底是否可以索回,法律上自然能找到相应的依据,只不过从情理上看,张家已难获民意支持。从2月8日“‘药’钱风波”爆发起,几乎所有网站的舆论调查和跟帖都显示,网友被张显和张家的行为激怒了,几乎一面倒地支持药庆卫拒绝支付20万元。原因很简单,最初信誓旦旦“不要流血的脏钱”,现在又出尔反尔,仅凭在这一点,张家就不可能得到网友们的支持。如今索款理由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在舆论支持上,张家索款已经彻底输了。
  “‘药’钱风波”其实就是一场闹剧,我所奇怪的是,这场闹剧为何还能掀起如此大动静的舆论风波。张妙被害,药家鑫服刑,无论对于药家还是张家,在这场事件中都受了伤。从伤痛中慢慢走出来尽可能回复平静,或许才是这两家人今后生活的最好出路。可惜,药家鑫案后续中只要有任何一点风吹草动,舆论都会掀起巨大波澜。从某种意义上说,媒体其实是在消费药家鑫案的剩余价值,在“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担当中,对于药家鑫案后续的报道,媒体平衡得未必恰当。事实上,张家“索款”真的有那么大的新闻价值吗?既然绝大多数围观者都认为这是张显导演的一出戏,我们为何还要为张显“服务”呢?
  作为张家“师爷”的张显已经被舆论的口水唾弃。即便独立于主流舆论之外,我并不认为药家鑫之死有些冤,但我一样反感张显的行为。他惯用逻辑上的“绑架思维”,他习惯性“情绪多于事实”的煽动,这都不该是文明社会里大学教授的作为。利用公众的正义感以达到私利的目的,并不能使社会更加公正。毫不客气地说,在药家鑫一案及后续中,张显仿佛就是一个舆论投机者。
  如今,张家索款理由改口,张显的“悲情牌”已经打尽,这个曾经利用了舆论的人已经被舆论抛弃。这个结局,或许能够让围观者对药案本身有更深入的思考,反省是否曾因被煽动有过太激烈的情绪。人,作为一种情感丰富的动物,在很多时候难免狂热,缺乏理性的判断以及向真实回归的动力。但是,一个成熟的人还必须要学会站在喧嚣的舆论外独立思考,无论“意见领袖”看似多么正义,乃至具备多么强大的价值引领能量,也必须做一个清醒的自由人。
□摘自《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