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十一五”以来,当涂县坚持把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推动全县教育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不变主线。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均衡发展基础;强化队伍能力,抓住均衡发展关键;落实政策保障,破解均衡发展难点;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均衡发展核心。在新近召开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均衡教育的“当涂读本”引起与会者的关注——
均衡教育的“当涂读本”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笑脸
“我来学校两年了,我很喜欢这里,老师同学对我非常好,我和本地同学一样不用交学杂费,另外每学期还能领到500元的困难补助。”16岁的闫莎莎面带羞涩的笑脸。她还告诉记者,原来自己的英语成绩不好,当涂的同学朱映红总是帮助她,班主任李计飞老师对她的生活学习也特别关照,现在她的成绩在班上已经排到前20名了。去年还在元旦联欢会上表演了双簧呢。
闫莎莎的老家在亳州利辛县西潘村五里村,跟随收废品的爸爸妈妈来到当涂县,现在当涂县城郊中学读八年级。说是城郊,实际上已处于城中心了。城郊中学现有学生1040人,其中进城农民工子女103人,闫莎莎所在的班级40名同学中就有6人。“对于进城农民工子女,我们是无条件接受。只要拿着户口本就可以办理入学手续,享受的是同本地学生完全平等的权利,全校3个年级22个班几乎每个班都有农民工子女。”该校校长奚光明介绍道。
为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权利,当涂县特别划定城区4所中小学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定点学校,为他们开辟绿色通道,使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城镇学生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据了解,当涂县2011—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外来农民工子女总数858人,在公办学校就读852人,占就读人数的99.3%。2010年秋季,全县“三残”儿童入学率达98.46%,建成71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10个乡村学校少年宫。
乡村学校的“击剑班”
2011年12月12日,走进当涂县江心初中办公楼,就听到了一种格斗的声音。在办公楼三楼,一间设备齐全、宽敞明亮的训练室赫然显于眼前,20多个全副武装的击剑少年正在挥汗如雨地训练。
江心洲如长江中的一叶扁舟,四面环水,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在当涂县10个乡镇中相对比较落后,如何有条件教击剑?“这主要受益于城乡学校间的结对帮扶。”校长常胜才给出了答案。据他介绍,该校击剑特长班有30名学生,其中有一半来自本乡,由城里来的体校教练童朝辉长期驻校训练。如今,江心初中已经成为了马鞍山青少年击剑基地和安徽省单项后备人才基地,并在2010年8月举行的省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上该校代表队取得了七金、十银、十铜的优异成绩,还被评为精神文明队。
江心初中是当涂县教师资源均衡化的一个缩影。为保障师资均衡化,当涂县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一是建立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制度。县城区学校都和1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扶,21所农村中小学与市属学校建立“教科研手拉手”合作学校,通过送教、交流等形式增强了解、共同提高。同时,县教育局广泛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和城乡教师同上一节课等教研活动。二是实施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制度。先后制定了《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定期交流的意见》和《乡镇中心校教师到村小支教实施方案》,各中心校或初中每年按教职工总数10%的指标安排40岁以下骨干教师到村小支教。三是建立紧缺学科教师补充机制。在新教师补充上,严格实行公开招录制度,鼓励新教师到农村偏远学校任教。“十一五”期间,共招录教师314人,招录英语、体育、音乐、信息技术等教师252名。全县共有7632人次参加省市县级教师业务培训,其中紧缺学科培训1500多人次,改善了农村地区及此类紧缺学科师资力量薄弱的局面。
用城里的标准建乡村学校
绿草茵茵的足球场、标准的塑胶跑道、宽敞明亮的教室、大学式的学生浴室、一次能容纳600人就餐的统一化食堂、装备齐全的击剑训练室……江心初中校长常胜才自豪地说,江心初中的办学条件丝毫不差于城区的学校。
当涂县致力于城乡间、乡镇间、学校间办学条件均衡化,用城里的标准建乡村学校。自2008年以来,该县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累计投入资金6.5亿元,重点实施城乡学校布局调整、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截至目前,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由2007年的211所调减到73所,撤销3所农村公办职业高中,完成全县教育系统职教资源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