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年干了二十年的活 从饲料起步的黑马 弱市发力 长盛基金李庆林“傲视群基” 一袋血液的爱心旅程
04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12月1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61期  下一期
他五年干了二十年的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1-12-16 10:41:39

“太意外了,不过真的是个很大的鼓励。”33岁的界首市小伙段兆涛得知自己上榜 2011年江苏好青年百人榜”,开心地给记者打来电话。

采访中,除了段兆涛和他所创办的江苏东台京航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外,他的艰难坎坷、颇具传奇色彩的新创业故事吸引了记者。

从一个文科生到改学理科,缘于一次商务谈判中对方傲慢的态度,以及段兆涛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从一头扎入陌生的钎焊技术,到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让我国在尖端钎焊材料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段兆涛仅用了5年时间,比外国人认为“中国至少20年也搞不出来”提速15年。

2003年,大学毕业后的段兆涛进入一家上市公司实习,公司给他安排了财务工作。由于比较喜欢团队作战,实习的第三天,他就向公司提出申请:到生产制冷配件的车间工人。正是这段时间,让段兆涛在企业管理方面崭露头角。在700人的大车间,他提出了一系列延长有效劳动时间、缩短无效劳动时间的管理办法,车间工作效率一下子提高了17%

半年后,在新一轮车间主任竞聘面试中,这位刚刚转正的实习生一亮相,便得到了公司高层的赏识,成为公司第一位竞争应聘的大学生车间主任。三个月后,段兆涛走上了新岗位:采购部经理。

然而,2004年,一件偶然的事情改变了段兆涛的人生方向。那是一次商务谈判,外商的产品价格是原料价格的近100倍,段兆涛一心想让对方把价格降下来。话不投机,沟通变得很困难,对方不愿意再谈了:“要么就接受我们的价格,不接受就没有资本再和我们谈下去,因为这个产品在你们中国至少20年也搞不出来。”

这句傲慢无比的话像一把锋利的尖刀深深扎进段兆涛的内心,那一夜,26岁的段兆涛失眠了。“当时,我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自己来研发钎焊材料技术,虽然我对这个领域还知之甚少”。想起当初,段兆涛形容自己就是一头“不怕虎的初生牛犊”。

不过这个想法一出口,无论是同事还是朋友,无不质疑。“我看你不是什么牛犊,就是一只想撼大树的蚍蜉,不自量力。”“不就是赌一口气嘛,这也太不切实际了,简直就是异想天开。”段兆涛认准了这条道儿,尽管他内心比谁都清楚,想在这样一个自己未知的领域干一番大事业,真的是难比登天。

说干就干,2005年,他毅然辞去了待遇优厚的工作,重返课堂,在北京市一所大学开始系统的学习,也开始了一个文科生转学理科的艰难之路。为了保证研究经费,他在北京市一家材料企业找到一份兼职。面对电解铜价格一路飙升,技术和市场不景气的情况,段兆涛毅然将这项研发钎焊技术的重任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花了这么长时间,做了上万次实验,一直没有成功”。那段时间,看不到希望的段兆涛经常彻夜失眠,他开始怀疑当初的选择是否理智,甚至想放弃。

好在付出终有回报。2009年底,段兆涛迎来了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一天:实验成功了。喜出望外的他一下子把原本定好的公务员面试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

段兆涛相继研发出三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新产品,而其中“环保自钎铝钎料”技术的突破,意味着我国在钎焊材料技术领域终于扬眉吐气了。“整整5年,用了外国人所说的20年时间的1/4。”段兆涛感慨万千。

实验的成功、理论上的突破还只能算是起步,而要把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真正突破国外技术的垄断,让高端材料国产化,这条路同样艰辛和漫长。

面对未来的市场前景,段兆涛踌躇满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