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一袋血液的爱心旅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谢婷婷 发布日期:2011-12-16 10:16:47 |
日前,卫生部召开2011年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动员视频会议,贯彻、落实六部委《关于开展2011年无偿献血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我省也启动了宣传月活动。在这个寒冬,宣传月再次将无偿献血拉入媒体和公众关注和议论的焦点。从血管到血管,一袋充满爱心的血液究竟经历了怎样历程?连日来,记者从采血点到血站再到医院,跟踪采访,探寻一袋血液的爱心旅程。 寒风里的热血奔涌
12月12日上午10时,尽管阳光洒满街头,合肥市的室外温度仍然不到两摄氏度。寒风中,行人纷纷裹紧衣袖,瑟瑟前行。位于合肥市长江西路国购广场旁边的采血车里,记者却看到了十分温暖的场景。刚满18周岁的曹佳祈走上献血车,开启了人生第一次无偿献血的经历。看着医护人员拿着采血袋和针管走近时,这个大男孩本能地皱了皱眉,闭上眼睛说“抽吧”。医护人员被胆小的曹佳祈逗乐了,一边准备抽血,一边以聊天的方式转移他的注意力。“原来一点都不疼啊。献血对自己身体有好处,还能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以后会经常来献的。”拿着鲜红的献血证,曹佳祈乐呵呵地离开了。
由于是工作日,广场上的人流明显比周末稀少,走上献血车献血的人也就相应少了一些。为了向过往的行人宣传无偿献血,身穿红色小背心的志愿者们坐不住了,见到行人便急忙上前宣传。不少热心的市民在志愿者引导下,走上了献血车。正赶着去给公司签合同的常青接过志愿者送上的表格,毫不犹豫停下了匆忙的脚步。一番沟通之后,常青被安排优先献血。“只听过插队办事的,还第一次见到插队献爱心的。”一位等候献血的市民一句话将献血车里的人全逗笑了。“主要是平时工作太忙了,一直想献血却没有机会。今天撞上了,再忙也得完成这个心愿。”常青连忙解释。
对于长期在献血车上做无偿献血服务工作的技术人员王少珍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有更多的青年人像曹佳祈和常青一样踊跃献血。“很多市民对于无偿献血不了解,常常道听途说质疑献血的安全和血液使用的问题,为我们的采血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处”。天寒地冻,充满爱心的血液却在沸腾。尽管进入11月以后,无偿献血工作进入了通常意义上的淡季,但是据血站工作人员介绍,近来合肥市的血液储备情况仍属正常。
日前,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某栏目联合新浪网做了一个无偿献血的网民调查,得到了6800名网民的参与。调查显示,公众之所以不愿意献血,7.1%的人担心献血会危害身体健康,8.3%的人因为其他原因,15.2%的人因为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21.7%的人因为担心献血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47.7%的人因为担心无偿献血被有偿使用。 (下转第四版)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