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市场 搞调研 聚校友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三招”齐下 助力就业工作
□本报记者 杨 勇
本报讯 11月25日,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2011年秋季校园就业双选会举行,省内外一百四十余家用人单位前去招贤纳才,为该院2012届两千余名毕业生共提供三千五百多个岗位。
近年来,该院通过开拓就业市场、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利用校友资源等途径,大力推进就业工作的提升。
目前,该院与省内外两百多家用人单位保持常态联系,每年邀请百家以上的用人单位进入校园招聘,每年定期举办一次大型毕业生校园双选会,不定期举办多次小型专场招聘会。截至目前,2011年来校招聘的企业超过300家。通过长期合作,该院已建立校内实践基地54个、校外就业实习实训基地153个,就业信息库中用人单位近3000家,降低了毕业生求职成本,提高了毕业生就业效率。
去年11月是该院30周年校庆。该院就业部门紧抓住契机,成立校友联谊总会,整合各届校友和社会各界资源,建立联系,拓展就业渠道,与校友联合开展校企合作、实践教学、订单培养、建立实习基地、拓宽就业渠道等各项工作。1981级全体校友与母校合作开办国际商务专业“秋浦班”。1992级校友与母校合作创办商务外语专业“勇峰班”。安徽省和福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才(1981级)将公司作为该院毕业生的实习和就业基地。上海籍1998级校友夏大广、浙江籍1996级校友何帮正将自己的企业分别作为该院毕业生就业(上海)、(永康)工作站。
新生入学就接受就业教育
安徽医专: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
□程 洁
本报记者 程榕娟
本报讯 小夏是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学生,入校前曾对自己所录取的临床医学专业不感兴趣。开学第二个星期,学校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对所学专业进行分析和长远规划。“学临床也不一定非得亲手给病人动手术,也可以发挥专业优势从事药品代理、常见病的治疗”。小夏说,这让他对日后的就业重新充满希望。
在该校,像小夏这样对就业由最初的迷茫,到有就业意识,到明确就业目标和规划的学生还有很多,这都得益于学校实行的全程化就业指导,一进入学校便开始进行入学教育,唤醒职业意识,并随着学习的由浅入深,逐步实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直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
据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陈瑾介绍,学校在2007年开始实行全程化就业指导,即在第一学期进行入学教育、专业发展分析和职业启蒙,重点是专业前景分析和职业意识唤醒。第二学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职业目标,掌握职业分析、决策的方法。第三学期重点进行职业素养培养教育、就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使学生能够学会收集和处理就业信息,掌握求职材料的准备。第四学期进行职场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职业的适应和发展、创业教育和离校教育等。第五、第六学期鉴于学生一般都在实习岗位,常规的就业指导课教学无法完成,主要通过以论坛、工作坊以及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等不同形式进行个性化指导。
“通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目标更明确,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从实际出发,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减少了职业选择的盲目性。”陈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