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县一中心校专业引领优化教师结构
□本报记者 程榕娟
本报讯 小周是霍山县下符桥镇中心学校的英语教师,今年刚接手八年级的英语课教学,虽然每次备课都很充分,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始终调动不起来,这让他很是苦恼。12月12日下午,在例行的挂职副主任交流研讨会上,当听到其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一些好的做法后,小周决定回去试一试。
一直以来,该校充分发挥业务指导团队作用,不仅对全体教师,尤其是薄弱学科、薄弱教师的纠偏指导,还充分发挥挂职副主任的示范、指导作用。据了解,该校为下符桥、三尖铺两个学区牵头学校选聘了四名挂职副主任,每周一下午在中心学校集中交流研讨,通过对口授课、示范教学,达到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和实验工作质量的目的。
据该校副校长胡敏介绍,2008年秋学期,该校承担教育部有效教学实验工作,而要想做好这项工作,教师是关键。为此,该校实行专业引领,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通过让一部分教师率先走出去,外出学习交流,取得真经,回来后指导其他教师,同时请进来一些教育专家进行示范指导”。胡敏说,该校把经过培训的教师群体合理组合、优化配置,成立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三个年级组,每个年级组推选一名教师任组长,每个学科推选一名教师任辅导教师,校领导均衡分配到每个年级组。围绕“先学后导,问题评价”基本模式,校领导先上观摩课,年级组组长、辅导教师上示范课,科任教师上尝试课。
本着优秀教师资源共享的原则,以县级以上教学能手为骨干,以全镇中青年教师为同伴,采取引领教师与同伴教师结对互动的方式,每位省级、市级骨干教师确定两名以上教师为互动同伴,县级骨干教师至少确定一名教师为互动同伴,通过结对互动,基本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一年后三十多名同伴教师成为镇级骨干,两年后二十多名教师达县级教学能手水平,三年后十多名同伴教师在县级及其以上组织的竞赛中获奖。
合肥一中春季学期再开“驾驶课”
□金爱诚
本报记者 程榕娟
本报讯 “都快放假了,一学期结束也没看到有什么驾驶课,是不是不开设了?”日前,合肥市第一中学一位学生在微博上对没有见识到学校曾轰动一时的“驾驶课”感到惋惜和困惑。那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记者采访了解到,“驾驶课”全名“汽车驾驶与保养”,是该校众多的校本课程之一,一般只在高一下学期开设,今年春节过后,又将正常开课。与去年有所不同的是课时将有所增加。
2011年春季学期,该校首次开设校本课程“汽车驾驶与保养”,出人意料的是学生的报名热情很高,高一年级两千多名学生有一百四十多名学生选修了这门课,学生在培养驾驶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赚足学分。
既然“驾驶课”深受学生喜爱,为什么这学期没有继续开设?该校校长助理封安保解释道,学校现有校本课程四百多种,每学期都会结合学生兴趣、教师特长,开设不少于5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选。一般秋季学期都是准备阶段,春季学期才开课。较于去年不同的是下学期“驾驶课”课时有望增加,在原本每周一下午第四节课的基础上,增加班次,利用每周三的下午两节课连堂。
原先该门课程是由学校已考到驾照的两名通用技术教师担任,说到明年是否会增加师资,封安保表示,目前不考虑。授课教师汤磊表示,考虑到现有的模拟驾驶器有限,每节课三四十个学生,一名教师做技术指导,一名教师负责维持课堂的秩序,人手基本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