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我见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三步法 反馈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科研以兴校 欣欣而向荣
10版:教育探索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浅谈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泗县瓦坊中心学校 王 云 发布日期:2011-12-14 10:44:00

     人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笔者在这里介绍几种有效的方法以飨读者。
妙导语 情感触发激情
    小语教科书入选的大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情感非常浓厚,以情激情,自是首选之法。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以声情并茂的解说引发学生心灵的感应。如教学《第一场雪》时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先以谜语入题,后辅以优美的解说入境。“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学生会很自然地想起雪花,老师紧跟描绘,“美丽的雪花给人以美丽的幻想,在寒冷的冬天也就在这种美丽中悄然溜走。我国著名作家峻青的心中也有一场美丽的雪,那是怎样的一场雪呢?”随之出示课题,巧妙导入。学生不仅在导语中感受雪花的美丽,同时也在心中产生一种先睹为快的冲动。阅读兴趣大增,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抓课题 自主质疑激发
    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它在理解文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有的交待时间背景,有的点出中心人物,有的提示事件的过程……让学生抓住课题质疑,学生思维活跃,兴趣陡增。在教学《月光曲》时,我说:“从课题上,你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议论纷纷,问题异彩纷呈,《月光曲》是谁创作的?他是哪国人?《月光曲》好听吗?《月光曲》是如何创作的?如此种种。我又紧跟一句,“问题的答案都在课文之中,相信你们阅读之后一定会有新的收获。”学生兴致勃勃,立刻投入课文的阅读之中,读得认真,学得积极。教学《飞夺泸定桥》一文时,我让学生对课题质疑。“题目用‘飞夺’是什么原因呢?能不能换用‘夺取’、‘攻打’呢?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呢?红军是怎样夺取泸定桥的呢?”随着学生的质疑,文章思路日益清晰,带着这些疑问,学生自会积极、认真地阅读思考。
巧设问 学生讨论激趣
    教学中,对于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段落,学生理解自然困难,但要通过设问朗读,加以必要的协作,问题也会迎刃而解。教学《夜莺的歌声》第一部分时,“人哪?……就都跑了。”对于这一段,学生常会一扫而过,很难理解小男孩的做法。教师只要略加点拨,“小男孩为什么要说人都跑了?还可以怎么说?这样说的好处在哪里?”带着这样的问题,再去阅读,加以讨论,学生对小男孩的机智及他对祖国人民的热爱之情就会一目了然。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