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群众 做好服务 十年课改 带来不一样的课堂 博弈人生 赢在起点 更新观念谋发展 以人为本创名校
09版:治略方略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十年课改 带来不一样的课堂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薛 晨 廖锦霞 发布日期:2011-12-14 10:47:48

蚌埠市蚌山小学:
十年课改 带来不一样的课堂

    自2002年下半年开始,蚌埠市蚌山小学和千千万万学校一样,踏上了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
    说到新课改,副校长吴延儒对其最根本的理解就是——由“师本位”变为“生本位”。“老师备课考虑到学生需要。知识生成的过程留给学生更多空间。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和探究者。”
最关键:教师队伍建设
    要实现这一目标,在吴延儒看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师资队伍的质量。“教师由‘备教材’到‘备学生’,要考虑到学生会怎么学,喜欢怎么学。教师变成一个创新性思考性的职业。要求教师知识储备更大,观念更新更快,跟上教改步伐。”
    为此,蚌山小学一方面加大校本教研力度,立足于课堂,找出教育教学问题,经筛选使其变为每个教研组的教研主题。对于更普遍性的问题,学校则鼓励骨干教师成立课题组。此外,学校还鼓励师徒结对,把骨干教师合理配置到各年级组,强化开展教研活动能力。据了解,在课改十年中,蚌山小学共申请了14项省市课题,11项已经结题,另外3项年底也即将结题。
    另一反面,通过开展充实的对外交流活动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充分发掘名师资源。学校每年都专门拔出大量经费用于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这学期已经有5个学科近20名教师走出去学习。如今,在蚌山小学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星共有20多人。
最根本:课堂主体的变化
    吴延儒现在教四年级的数学,对于课改带给课堂的变化,他有着深刻的体会。比如讲述圆形的面积,原来只是老师讲解,现在是让学生自己拼、剪、摆,在此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原来是知识性的数学,现在更侧重体验型的数学。”
    吴延儒还说,现在的教学和身边的问题更加贴近,学习形式发生变化。小组合作探究氛围浓厚,孩子的问题意识变得很强,提出问题很多。此外传统教学关注点比较窄,只关注学生成绩,课改后教学目标比较立体,情感加入其中。教师还会关注学生“学习得快乐吗?”
    彭春风老师是学校的骨干语文教师,“之前,教师更多是教学的传声筒,课改后,教师更多是解读者,和学生共同学习。” 他说课改对老师提出更多要求。
    在彭老师的语文课上,有形式多样的讲座,有作文讲评课,还有“班级读书会”。“读书会上,老师指定一些课外篇目,交流引导孩子从课本走向课外阅读的平台。这也是‘大语文观’的要求”。
    一篇课文的朗读,彭春风更多让学生自己走入课文,用不同语气,思考怎样才是最合理的朗读语气。古诗词断句,他不再一开始就指出在哪里断句,而是由几个孩子尝试多种不同停顿方法,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为什么是最合理的读法。
    彭春风介绍说,课改在课堂上的影响还表现为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教师带着赏识的心态,关注到学生身上的亮点,以此挖掘学生的发展潜力。传统教学中,往往以“对错”为评价标准,课改中,他尝试着用这样的评价语言,比如“我们班里多了一位小诗人”,“你的个性的回答应该赢得更多掌声”,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吴延儒介绍,学校曾尝试过综合实践能力测评。试卷上体现不出来能力,则通过综合实践能力活动检测。比如语文学科,由一幅情景图,要求学生用故事性语言描述出来。但是,另一方面,课程改革在他看来还应该回归本质,去除浮躁。“学生的表现力强、动口动手能力提高,但是一些技能有弱化的现象,比如计算能力和写字能力等可同步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