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长友 “爱心企业家”心系35名贫困学生 泾县 开创体教结合的新局面 浅析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素质教育
07版:本期特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郝长友 “爱心企业家”心系35名贫困学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三 水 刘爱媛 发布日期:2011-12-14 10:41:41

    他是一个企业家,但他想得更多的是要为教育做点什么,一直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言行诠释一个企业家的胸怀和责任。
    他叫郝长友,安徽天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十字分公司总经理。
    从2004年起,郝长友就开始资助贫困学生。8年来,他每年都主动与妇联、团委、学校等部门联系,每年增加4至5名。除了担负学杂费,他还定期去看望这些学生,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现在郝长友资助的贫困学生有35名,每年光学费就数万元。
幸福乡里不幸福的童年
    童年,这个幸福乡并没有给郝长友带来多少“幸福”,相反,他的童年是不幸的。
    郝长友兄弟姐妹6人,他是家里最小的一个,父母40多才生下他,在那个贫困的年代,他的童年史注定是由“不幸”来书写。7岁那年,父亲病故,郝长友跟着年迈的母亲随哥嫂一起生活,家里生活本就贫困,在遭遇特大洪水的自然灾害后,郝长友家的房屋被毁,田地被淹……
    特困的环境让未满14岁的郝长友面临着人生的第一次选择。当时他上初二,是班上的尖子生,在全县作文竞赛中得了第二名。但在生活面前,他不得不丢下书本,含着满眼的泪水走出校园,首次接受了命运的安排。
    14岁的郝长友跟随年长的乡亲到江浙一带建筑工地做小工,闯荡人生。最初几年里,郝长友扛过水泥、挖过基坑,干过泥瓦匠,跟着建筑队从一个城市跑到另一个城市。尽管每日每夜加班加点,可是到了年终结算工钱时,郝长友却还是没有多少积蓄。因为没文化,他只能干最脏最累的力气活。郝长友说那几年他身上充满了自卑,老是受人欺负,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上世纪80年代初,一部《少林寺》风靡全国,“习武强身”,郝长友感觉自己找到了方向。
    实际上,郝长友的武术之路也算成功,在外面习武几年之后,郝长友练就一身武艺,而且还回家开办了武术班。但他骨子里那股创业的冲动却一天比一天强烈。
    目标在哪里?郝长友首先想到的还是他干的第一份工作——建筑。已经长大的郝长友知道仅有一身力气,没有文化是根本适应不了今后建筑市场和形势的发展,个人要想有所发展和作为,必须提高自身文化和素质。于是,郝长友一边打工,一边捡起丢下的初中课本,刻苦钻研学习文化,很快,他将自己丢失多年的初中课程补上了,同时还自学了部分高中课程。为了提高专业知识,在自学工业和民用建筑专业的同时,他专门到学校学习民用建筑专业。
    经过三年的理论学习,郝长友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展了事业发展的视野。毕业当年他就组织了自己的建筑工程队,后来又组建了自己的公司。
    创业是艰难的,郝长友也不例外。2000年前后,由于多种原因,郝长友的公司破产了,他和刚上小学的儿子每天的吃饭都成了问题。但此时的郝长友已经不是当年走出校门的少年了,2003年在通过了解到家乡正在加快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步伐后,抱着为改变家乡面貌,为家乡父老多做些实事的信念,在8月份就将在外创业储蓄的资金全部带回,并将在外的工程队全部放到了十字镇,成立了安徽天力建筑安装有限公司十字分公司。
“一直帮到他们大学毕业”
    因为自己有着不幸的童年,郝长友希望家庭贫困的学子通过他的帮助能够改变命运。
    说到捐助的孩子,郝长友说:“我是一个穷苦人家出生的孩子,小时候穷没有钱读书。现在我有能力发展的同时,绝不能让我身边的儿童像我小时候因贫困而失学,我一定尽我所能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郝长友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06年,郎溪县十字镇洗马涧村一个名叫秦明媛的女孩因为父亲长年患病,家庭贫困,面临辍学,郝长友知道后,主动为她承担起每年的学费。5年过去了,2011年高考,秦明媛以587分被安徽大学电气信息专业录取,当她一家正为大学学费犯愁时,郝长友又主动将资助的大学学费及时送到秦明媛手中;幸福乡儿童宗守成父母双亡,跟着奶奶和大伯生活。郝长友得知他的情况后,亲自到他家中,以亲身经历鼓励其读书并承诺:只要你考入大学,不光资助学费,还资助生活费直到毕业为止。
    郝长友告诉记者:“我会一直帮助他们,直到他们大学毕业,这是我的承诺!”
    团郎溪县委副书记戴亮亮告诉记者,郝长友的公司2003年成立,2004年起他就开始捐献希望工程2万元;2006年捐赠失学儿童助学金3万元;2006年、2007年、2008年3年捐款15.6万元;自2005年开始,郝长友与共青团郎溪县委、县妇联以及镇、乡签约资助“春蕾”计划,资助12名贫困学生从小学直到考入大学;2008年6月又一次与团郎溪县委签约资助6名贫困生。目前,郝长友已实现了资助35名贫困学生。
    目前,在郝长友的带领下,郎溪县十字镇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也加入了这个爱心队伍中。让郝长友更为欣慰的是,他在合肥当兵的儿子在父亲的感染下,前不久把自己在部队省吃俭用下来的3000元津贴捐献给安徽省希望工程办公室。“这种爱心的延伸和接力才是我希望看到的”,郝长友如是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