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湖区为学校买保险保障体育场馆开放 图片新闻 合肥五类儿童可享千元学前教育补助 万名淮北籍职校生享政府千万元资助 《校车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民意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更需制度保障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36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360期  下一期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更需制度保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易 力 发布日期:2011-12-14 10:06:51

    日前,省教育厅下发安徽省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电子教育券实施方案,从2011年秋季入学的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学生开始实施电子教育券。
    让教育经费随着流动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走,即能有效帮助他们顺利踏进城市学校的大门,同时也体现出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的关爱。
    时至今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绝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需要严格的制度保障,否则,即便他们身后“背着”教育经费,也不见得都能顺利走进校门。
    让城市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很多学校确实也难处重重,但总结起来有三大难处:一是学校硬件和资金受限;二是农民工子女去留随意性大,不便于管理;三是这部分学生学习上多底子薄、成绩差,容易拖学校的后腿。
    分析这三大难处,给钱充其量只能解决一部分,剩下的只有给制度才能解决。
当前,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经费每学期不过几百元,试想,一个城市学校接收了20名农民工子女,一学    期不过增加万元左右经费,这对于城市学校来说不算什么,也不具有很大吸引力。学校出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流动性大、学习成绩差等因素,完全可以舍去这万余元的经费,少收或者不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
    所以,要想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够顺利入学,在实施电子教育券的同时,还需要新增更加严格的保障制度,这种制度既要有比教育经费更吸引学校,又要从问责制度上彻底消除校长的种种忧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