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县农村学校“校车”安全报道
9月26日,山西校车事故,7名初中生死亡;11月16日,甘肃校车事故,19名幼童遇难;11月26日,辽宁校车事故,35名孩子受伤……
近日来,一系列“校车”事件牵动每一个国人的神经。“校车”事件之后,目前我省各地状况如何?记者日前就此走进太湖县农村学校进行了调研。
在太湖县徐桥镇前进村大屋组有着这样一群孩子,每周一早上6点,他们会在村落唯一的商店门口集合,等着属于他们的“校车”来接他们去学校,周五的时候在学校附近等着“校车”接他们回家。
他们都是徐桥镇初级中学的学生,但这“校车”并不是学校配的,而是由家长们集体集资租借过来的,每周一负责将大家送往学校,周五下午再前往学校接大家回家。
九(7)班学生吴刘祥就是其中的一员,上初三以前他每周都跟着“校车”,现在学业紧张的他一个月回一次家,还是乘坐“校车”。“真的很方便,我们家那就是在山旮旯里,走路到学校要2个多小时,骑自行车从大路就会有很多陡坡,抄近路就必须走泥泞小道,非常不安全,时间也来不及,有了校车以后上学方便了很多。”
采访过程中,记者也见到了吴刘祥口中的“校车”,就是那种在满大街随处可见的小面包车,一个车子一般设有八个座位。“上个周五的时候班主任把上学需要坐车回家的同学都留了下来,大家报上自己的姓名和住址,还得上报平常乘坐班车的驾驶员号码以及车牌号。”
而在以前,这里的“校车”也是不安全的——
作为农村学校,徐桥镇初级中学全校27个班级,在周边乡镇乃至太湖县,学校的整体规模和师资都是靠前的。但是正因为生源多,很多偏僻乡村学生到校上课就成为十分头疼的事情。在“村村通”水泥路建好后,还是没能通上统一的公交班车,于是私人承包型“校车”开始出现。出于安全考虑,方便统一管理,学校禁止在大门口停放任何机动车辆,车辆全部移至距离学校200米外的广场上。学校将所有车辆号牌进行登记,不定期检查司机驾驶证。“以前我们都是车来了就往上挤,抢位置最重要了,不然就是搬个小马扎在后面蹲着,位置不够啊,司机多带一个人就多挣钱,总是想方设法往里面塞人。”吴刘祥回忆起之前抢座的经历觉得不堪回首。
“乘车问题一直都是让学校老师最为头疼的,学生住家分散,大都离学校很远,学校没有统一的校车,即使有也没办法全部接送到位。要将风险系数减到最低只能将安全放在首位,我们将出行安全放在学生手册的第一条,先让学生自己明白安全的重要性。校车事故发生大都是因为超载,每个周五下午,学校校长和各班班主任都会负责将每一个学生送上回家的班车,现场还有徐桥镇交警支队的警员们协同管理,不允许任何超载现象发生。”徐桥镇初级中学校长甘春华如是说。
现在,吴刘祥每周回家都有了固定的“校车”、固定的“座位”了。原来,学校统计学生名单就是将大家与班车直接对上号,方便管理,拒绝一切超载现象。
“现在回家都不用抢座了,觉得蛮好的。当然,如果有部门能够统一配置校车,大家乘车的安全性应该更高。”八(4)班学生肖建军的话道出了许多学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