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立校 管理强校 质量兴校
04、13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09年11月1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文化立校 管理强校 质量兴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量 王长春 张贝贝 发布日期:2009-11-11 16:25:26

——走进庐江县盛桥中学

书山

校园一景

学校广场

学生公寓

教学大楼

        去庐江县盛桥中学前,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报道的典型,她是庐江教育崛起的缩影。学校从创建巢湖市示范高中到申报成功,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在高考指挥棒和学校生存发展等多重压力下,盛中人另辟新径,大搞校园文化建设。带着种种质疑,记者走进了盛桥中学。通过深入细致的了解,特别是和她的当家人———校长佘长亚的亲密接触,心结逐个解开,收获的只有惊喜。

        2009年 6月11日,初夏的巢湖南岸,柳枝随风舞动。庐江县盛桥中学会议室成为一个欢乐的海洋。
        学校一次性高票通过巢湖市示范高中专家评审组评估验收,这标志着盛桥中学从此跻身巢湖市示范高中行列,几代盛中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终于实现了。和所有盛中人一样,校长佘长亚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对这所风雨途中不懈追求的学校,他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就像对待自己孩子那般备加呵护和关爱。200多个日日夜夜,拖着疲惫的身子,佘长亚孤身一人回到宿舍,一天的紧张的工作过后,很累,却无法入睡,他在琢磨明天的会议。对于今天的取得的成功,他由衷地喜悦。可回首来路,佘长亚长叹了一口气。
        刚上任时,真难。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要抓校园秩序和规范管理,要抓制度改革和教学质量,要抓基础建设……一切都要抓,怎样抓?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佘长亚以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凝心聚力

孜孜追求  桃李园中奉献情
        1984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佘长亚到农村学校担任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他认真备课,编写详细的教案,并能高屋建瓴地根据学科特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课堂上对学生循循善诱、耐心启发,把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都落到实处。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超负荷地工作,二十多年来,他阅读了大量的教育学、心理学、教学管理等专业书籍,做了两百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大量的资料卡片,为今后搞好教学工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加强业务理论的学习和提高,注重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和水平,注重课堂教学的效益和质量,所授班的数学学科无论是会考还是高考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多次荣获庐江县高考优胜奖。同时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撰写的《引思激趣,质疑诱导,归纳提高——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教学论文,分别获得巢湖市优秀论文一等、二等奖。1993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6年被推荐为安徽省《高中数学作业》编委会成员,承担编写基础训练并圆满地完成了编写任务。
呕心沥血  化作春泥更护花
        自参加工作以来,佘长亚连续多年担任班主任,由于他工作认真负责,细致周到,注意从点滴抓起,所带的班在纪律、体育、卫生、各项学科竞赛和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学校、县、地区先进班集体。
        在长期担任班主任的过程中,佘长亚除了抓好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外,还十分注意探索教育规律,注意用心灵去塑造心灵,他深知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是人的精神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最细腻的精神世界,只能因人而异地进行细致的工作。例如在对待不同学生时,他总是因人施教,针对一些后进生的特点,坚持同学生笔谈,“润物细无声”,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佘长亚不仅严格要求学生,也对自己要求严格,他每天比学生起得更早,到学生寝室检查学生起床、上早操的情况;学生因病缺课了,他及时给学生补课,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他所带的班班风正、成绩优良。
任重道远  吾将上而求索
         2008年,佘长亚带者两千四百多名师生的期望走马上任盛桥中学校长一职,期望与希望齐聚,压力与动力并存,佘长亚和新组建的校领导班子,薪火承传,光前裕后,开始了新时期的接力。
        一个好校长必须具备哪些素质?佘长亚在多年的教学管理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一是能够带头认真执行教育法律、法规;二是做教职员工的知心朋友;三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应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五是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事业充满感情,对教育事业有高度的热情;六是校长要有儒雅风度,有一定的修养。
        在学校管理中,他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坚持以身作则的工作方式。勇于开拓创新,勤于思考实践,行于职责要求。
        刚刚上任的佘长亚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发表了简短的“施政演说”,令与会者精神为之一振。“盛桥中学曾经有过许多辉煌的历史,我希望和大家一起努力,创造盛中新的辉煌。”佘长亚神情庄重地向大家作出承诺,“努力探索农村中学办学之路,逐渐形成农村特色学校,争取用一年时间创建成为市示范高中。”语音刚落,会 场上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掌声响起,佘长亚备感肩上担子的分量。他知道,这掌声蕴含着期盼、理解、支持和信赖。“决不能辜负上级领导和师生、家长的期望”。佘长亚暗暗在和自己较劲。
        “狠抓校园秩序和教学质量,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加快校园文化建设,全力争创市示范高中”。一番苦思之后,佘长亚确立学校发展的基本思路。在巢湖市教育局的关心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乘创建巢湖市示范高中的东风,在建设新盛中的校园规划指引下,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
        为了整顿校园秩序,佘长亚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订了校长值日制度,作为校长的他亲自值晚班,经常忙到凌晨2时,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为了筹措资金,佘长亚带人东奔西跑,上下联动,赢得各方鼎力支持;为了工程建设早日顺利完成,佘长亚更是不分昼夜,起早带晚,全心扑在校园里……
        如今,走进盛桥中学,随处可见幢幢造型新颖的教学楼和公寓楼、标准化运动场及礼堂、餐厅等设施配套一应齐全,校园里处处呈现着蓬勃的生机和洁净、宜人的景象,处处弥漫着文明、和谐的育人氛围。
        问及一年多奋斗的体会,佘长亚一脸淡定地说:“成果属于全体盛中人,我只领了个头而已。”
        佘长亚在注重自我提高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同时,非常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火车头”,建设好领导班子,学校就会有凝聚力、号召力,一切工作就有了强大的推动力。如今,盛桥中学的领导班子成员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他们勤学习、善思考,思路清晰,勇于创新;他们想干事、能干事,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工作上,他们各司其责,协同合作;生活上,他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作风上,清正廉明,磊落无私,对待教职员工像亲人一般嘘寒问暖,排忧解难;对待学生如父母一样倾注一片爱心,备加呵护。经过长时间的成长和磨合,领导班子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支“团结,务实,高效,廉政”的领导班子在盛桥中学已经形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了这样的好榜样、好领导,才能进一步凝聚人心,加强学校发展。令人欣喜的是,盛桥中学的教职员工正是在这个榜样的影响和带动下,人人都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一套好的制度就能规范好各项工作”

                                                     依法治校,以法治校,彰显规范化管理特色

加强制度建设  实施管理的规范化合科学化
        佘长亚说:“学校的发展仅靠校长的个人魅力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形成符合学校发展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
        盛桥中学始终注重强化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一些旧的制度越发显露出自身的许多不足,自2008年以来,在《盛桥中学管理手册》的基础上,新领导班子进一步审视和反思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动教职员工讨论并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逐步修订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教育教学纳入规范化的管理轨道,思路清晰,目标明确,从学生的“一日常规”到班主任的“工作细则”,从教师的“师德规范”到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从学生的“学”到教师的“教”,都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而摆脱了以往随意性的“人治”状况,进入到有严密组织管理、有一整套综合的和分工细致的制度化模式。同时,为保证制度的实施,学校还制订了考勤、考绩检查评比、奖优惩劣等办法和措施,真正做到工作有计划、落实有措施、检查有记载、成果有评价的特色管理。
        盛桥中学制订的制度涉及到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学生管理的每一个过程、完备、系统、规范、易操作已成为该校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制度建设是学校依法治校、以法治教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根本保证,更是盛桥中学成功迈入示范学校的关键所在。
坚持质量兴校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衡量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质量立校、质量兴校已经成为盛桥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的共识。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学校要求全体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
        为此,学校把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具有敬业精神是学校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的要求,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要为了学生的未来和发展、为了学生的满意和快乐、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开发、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而下苦功夫、花大气力;要求教师加强学习,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必须有高水平的教师。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知识更新最快的时代,教师的学识、学业和教学风格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要使自己的思想和才华跟上时代,就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思想素质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核心内容,在确定并倡导“尽心,精心,细心,耐心”八字教风的基础上,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有关教育政策、法规,学习并践行科学发展观,按照教师职责要求,围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师德群体创优活动,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和推进,一大批教师崭露头角:2008年,该校教师夏帮青被评为庐江县“十佳师德师风标兵”,陈树雄等10位教师被评为校“十佳师德师风标兵”。同时,注重以校党支部为堡垒、全体党员为龙头,积极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自觉实践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采访中,佘长亚告诉记者,盛桥中学地处庐江县东北边陲,交通稍有不便,对其他乡(镇)的学生吸引不够,加之学校覆盖的生源有限。庐江县内有19所高中,其中2所为省示范高中、7所市示范高中,还有许多私立学校参与招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学校的生源是在其他学校层层筛选以后剩下的学生,可以说,这些学生在过去的日子里基本上是以一个失败者的角色面对人生的,很难能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如何让这些自暴自弃的学生重拾信心,如何让他们安心学习。学校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教师眼里,这些学生都是我们的宝贝,为了使他们通过三年的学习,能成人成才,我们的教师要比其他学校的教师要多付出很多,首先,从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开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增加更多角色,在过去的管理型、传授性等角色的基础上要再增加情感型、服务型、朋友型等重要的角色。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兴趣、生活目标和人生信念,摆脱消极的态度和情绪,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其次,在教学上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基础、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志愿特长,对其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进行分类教学、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学校相继开设了各类兴趣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全面发展。目前学校已把各类兴趣课纳入常规教学管理流程,努力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2008年举行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文明伴我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在活动中发展。近年来,盛桥中学在学科竞赛中多人次获奖,黄维等多名学生获巢湖市中学生信息学(计算机)竞赛一等、二等、三等奖,高磊、王亚明等学生获全国物理、数学竞赛安徽赛区二等、三等奖。多人次在省、市、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知识竞赛中取得佳绩,获团体奖旗、奖牌。

“一个好的学校文化就是一个好的学校”

                                                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盛中精神,以文化立校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文化积累中和历史积淀下形成的产物,是一所学校的形象和品牌,也是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生态系统平台。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构建一个具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并被师生认同,能使师生共同发展的生态环境系统和心灵精神家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必须是传承学校历史、培育学校精神、树立共同的价值观、打造和谐校园。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旨必须是创设一个布局合理、整洁优美、宁静有序、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气氛浓郁的校园环境。
把握舆论  营造氛围
        通过认真的查阅档案和调查走访,学校向全体师生发出通知,征集体现学校传统的办学理念,征集体现学校使命的办学方向,征集体现学校历史的校风,征集体现学校精神的校训,征集体现学校实际的教风和学风,征集体现学校特色的校徽、校旗和校歌,旨在形成全体师生共同价值取向的舆论导向和氛围,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和目标,并制订《盛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从此拉开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序幕。
        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对学生一生幸福负责
        办学方向: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校    训:求真,尚德,明理,达智
        校    风:严谨,务实,团结,进取
        教    风:尽心,精心,细心,耐心
        学    风:勤学,善学,乐学,博学
倡导特色  注重环境
        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生命力,特色是一所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重要途径,特色就是坚守,把认准了的目标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形成特色。因此,无论是学校管理还是校园环境建设,都要坚持“走自己的路”,都要注重“扬自己的长”。倡导无处不在、人人参与、赏心悦目、奋发向上的文化渗透,提倡高效、简明、主题突出的组织形式,力求多层次、全方位、深思考、精构建,不断造就具有盛桥中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形象。制订《盛桥中学文明中学生评选方案》、《盛桥中学素质特长学生评选细则》,突破传统的“三好学生”评选标准与评选方式,建立过程性师生评价长效机制,打破学期初评、学年终评的时间局限。竖立《校长寄语》与《温馨提示》,悬挂《校园警示语》标牌,建立校园文化长廊,设置“校园十景”,包括建筑、道路等的命名,让墙壁说话,使环境育人,落实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时代性、独立性、经济性。
活动引领  学科渗透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求真,尚德,明理,达智”的人生追求。在文化活动中,将各种校园文化要素串联起来,构成丰富的教育面,形成有机的教育平台。每学年开学召开开学典礼,每学年举行文化艺术节、体育健康节、科技文化节等主题活动,每周一举行升旗仪式,每年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党的生日、国庆节、教师节、元旦等重要节日为主线,精心组织开展专题教育,以座谈会、辩论会、演讲会、征文、书画展、文艺汇演等多种形式文化艺术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推进高雅文化进入校园,不断提高文化艺术活动的层次和品位,对学生进行各种主题教育,激发兴趣、陶冶情操。
校外延伸  丰富载体
        构建校园文化新载体。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和网络的技术支持和优势,重视把握正确的校园舆论导向,构建具有时代特色校园文化新载体。巩固学校网站、广播站、校信通等宣传教育平台的建设,筹划校园报刊、班级周报等新的媒体,营造高格调、高品位、艺术性、思想性、理论性强的舆论宣传格局。积极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的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大力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退休教师协会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校园内外安全管理,努力营造安全、文明的环境,构建和谐校园。加强“家校联合”,办好家长学校,主动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管理,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实施请进来战略,邀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到校举行专题讲座,拓宽认知的窗口。
        文化造就,千秋功业;文化引领,功半事倍。盛桥中学正在按照文化建设规划如火如荼地稳步实施,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洁净、美丽的校园必将展现在人们面前,一个文化气息浓郁、适宜师生发展的校园必定指日可待。可以肯定的是,校园文化构建必然极大地推进学校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为盛桥中学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持。
       “品牌学校之所以成为品牌,关键是她有一种高品位的学校文化,有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佘长亚如是说,充满着思辩的哲理。
        耕耘自有收获。盛桥中学不仅高考捷报频传,年年突破。一百多名学生被评为县级以上“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涌现出一批在县、市、省出类拔萃的教学能手和学科带头人,多人被评为省级、市级教坛新星和优秀教师;学校先后荣获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庐江县教学进步奖,巢湖市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奖、高考优胜单位……现在,盛桥中学正以办学方向明确、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环境优美的新形象,以管理科学、校风正、教风严、学风浓的新面貌展现在庐江人民的面前,这是盛桥中学两千五百多名师生员工向关心、支持他们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交上的一份令人赞赏的答卷。
        奋斗没有终点。佘长亚和他的同事们又有了新的目标:将以市示范为发展新的起点,进一步规范办学,加强办学品位和特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信心用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把盛桥中学办成富有特色的省示范中学,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振兴区域经济、繁荣区域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特约通讯员  吴  量
                                                                                                                 本报记者  王长春  张贝贝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