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烟的老人 父亲·诗经 木板床 荞麦枕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6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6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61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木板床 荞麦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余世磊 发布日期:2011-06-17 11:51:35

    前几天省城开会,住五星级宾馆,条件是不错,只是那床、那枕太软了,一夜都睡不安稳,腰至今还酸呢。
    在乡下长大,睡惯了木板床,枕惯了荞麦枕。喜欢过去那种雕花木床,四周都有档板,上面还有盖顶,床的正面部分都雕着图案。特别是有钱人家的,做工精细,结构复杂,雕刻精美,完全是件艺术品。我家以前是个贫苦农家,但也有一张雕花木床,只不过做工、结构、雕刻都要简单一些。床上挂着蚊帐,两边悬着铜帐钩,蚊帐的开口处,还坠着一块绿玉石。床前放着踏板,踏板上放鞋,穿着方便,不沾潮气。父母是在那张床上结婚的,我也是在那张床上出生的。现在回忆起来,睡在那张床上的时光,多像在一个依稀的美梦里。
    少年跟祖父睡,睡的是那种简陋的木床,俗称工人床,无顶,无栏。床档上有眼,可以插进竹竿,把蚊帐支撑起来。后来到外面求学,学校的床就更为小而简陋了。但不变的是,床上垫的都是木板,木板上铺过草席,也铺过苇席,还铺过棕席,席上再加一床垫被。有了席子和垫被,床于木板的坚硬上有了一层浅浅的软和。至今,我在家睡的都是这样的木板床,突然换个太软的床,人就像浮在半空中,没有地方着落,老是担心会落下去,怎能睡得安稳。
    荞麦,在乡下,是一件稀罕之物。荞麦是杂粮,乡下人种得不多,但遇旱年或涝年,水稻或红薯错过农时,无法再种时人们就会种点荞麦。荞麦不管何地何时,都会长势很好,开出雪一样的白花,结出丰硕的黑籽。农闲之时,磨两升荞麦粉,做些暗绿色的荞麦粑,吃起来微苦,但特别令人回味。现在荞麦更吃香了,成了保健品,被制成各种食品,摆在超市的柜台。而磨出粉后的荞麦壳,用来填灌枕头,再好不过了。
    荞麦壳做的枕头,沉甸甸的,枕在头下,给人一种非常稳沉的感觉,头像被稳稳地托住。荞麦壳松而散,枕头里不要灌得太满,要留些空间,使其松中有紧、散而不乱。如一篇优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荞麦枕的神所在,就是使头部感到最舒适的点。若嫌高,把枕头拍平一些;若嫌矮,把枕头两边拍低;再嫌其矮,还可以把枕头竖起来。有时,太累,睡在床上不想动,睡前,在枕头中间,拍出一个低糟,把头恰到好处地安放其中,感觉舒适而美好。我讨厌睡宾馆里那种棉花枕头,看起来一大块,头无奈地陷在其中。曾有朋友送我一个野菊花枕头,枕在上面,一开始,野菊花的香气隐隐可闻。但时间久了,野菊花的香气就散尽了,并且开始变硬,还有花末外渗,最后我还是换上了荞麦壳枕头。睡在自家的床上,荞麦、木头、棉花、毛棕等,这么多朴素而美好的东西,我已经深深习惯了和它们在一起,它们就像好朋友一样让我感到亲切、贴心。
    日,吃不过两斤米;夜,睡不过三尺床,而它们对我来说,最适合自己的,也不过这样简单的木板床、荞麦枕。
    想起《诗经》里那篇“蓼莪”,我读给父亲听:“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父亲听不懂,只是笑,连声夸好。我说是《诗经》里的,不是我写的。父亲笑笑说:你就是最好的“诗经”。
    我惭愧不已,最好的“诗经”不是我,是父亲。勤俭是风,爱抚是雅,劳作是颂。父亲以他的方式,为我诠释了他的“诗经”。我开始读懂父亲,以及这个称谓背后的沧桑。父亲是对的。每个孩子都是父辈的“诗经”,而父辈则是孩子的风雅颂。
    我跟在父亲身后,捡拾遗落的麦穗,以及散落在他背影里的时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