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占炕班”九成学生做“分母” 遗失声明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09年11月0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 第24期  下一期
小升初“占炕班”九成学生做“分母”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徐虹 发布日期:2009-11-04 16:49:44

        部分地方小学升初中圈子里,近来出现了一个新词叫“占坑班”,一些学校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培训奥林匹克数学、英语等课程。同时,这些学校还通过或明或暗的途径向家长透露:参加这些课外班的孩子以后“小升初”时就有优先权,于是就有了“占坑班”的说法。
         新词应用:“占坑班”宣扬先把坑给占了,不然名校的“准入证”都没了,专家称这种行为很恶劣。

        “海淀区周末动静整大了,被盯上了”。近几天,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将在年底清理小升初培训班的消息在“小痴”扎堆的BBS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综观家长们的“表情”,关键词就是“担心”——担心铲平“坑班”会掐断一大批孩子升学的出路。然而,家长们极力维护的“坑班”真的灵验吗?笔者了解到的情况并不尽然。真正能够如愿从“坑”中走进名校大门的,大约只占10%。换句话说,九成孩子花费了几年的工夫,投入了上万元钱,最后只能给“牛孩”当“分母”。

现状      “占坑”家长网上晒账单

        在家长论坛上,一位家长的想法颇具代表性:孩子从三年级就开始“占坑”,每月一大考,每学期一调班,折腾了三年多,咬牙坚持到现在,好不容易杀进了“三甲”班,眼瞅着胜利在望,如果这时候铲平“坑班”,对孩子太不公平了。
        而反映最激烈的还是被媒体点名的四大“坑班”的学生和家长。由于“四大”直接对应北京市海淀区最有号召力的四所“牛校”,而且又都是有名的“金坑”,很多学生过五关斩六将,才得以争取到一个名额,所以学生和家长们紧张的心情可想而知。
       “忿忿不平”之下,家长们纷纷晒起“坑班”的账单:从三年级开始“占坑”,每年学费三千多元,到现在已经交了1.5万元;为保证“坑班”顺利晋级,又辅助报了奥林匹克数学、作文,四年花了近两万元;剑桥、“三一口语”算下来至少花了上万元……不过,升学在即,家长们心疼的显然不是钱:取消“坑班”,学费打了水漂是小事,如果“牛校”的招生就此转入“地下”,家长和孩子就更“抓瞎”了。

揭秘       “坑班”九成孩子是“分母”

        久病成医。同样,经历或孩子正在经历“小升初”的家长,几乎个个都是“骨灰级”专家。在某论坛上,家长们凑出了一份内部资料——
        北京市海淀区七大名校,点招人数共计560人,目前共有对应“坑班”106个,按每班50人计算,海淀区“占坑”的学生人数约5300人,点招录取率约10%。如果扣除“一人多坑”的情况,录取率会稍微高一点,但不能抱太大希望。所以,想通过“占坑”进入目标校,至少要排进“坑班”的前15%,否则希望渺茫。
        据了解,与往年相比,今年通过“占坑”进名校难度可能会更大一些。究其原因,与前几年相比,“坑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家长寄予的希望也空前高涨。比如说,上周末被点名的一个培训班,扩招180个名额,报名的就有3000人,近千名“占坑”的孩子,竞争的不过是三五十个点招名额;而西城区另一所热门学校,由于需求太过旺盛,今年的“坑班”办到了三家培训机构,“占坑”的学生2000多人,真正被“点”中的不超过200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至少要经过三次至四次“积分考”,一点儿闪失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支招          “占坑”≠能力提升

        “现在进行时:四个奥林匹克数学班,四个英语班,三个“坑班”。目的:在重复中提高、在全面中命中耙心”。对于“坑班”,家长们认识得相当透彻:

        “重点中学只管拔萝卜,不管种萝卜”,所以“要想马儿跑得好,必须喂夜草”。

        据家长们反映,一些与名校招生直接挂钩的“坑班”,无论是师资,还是课程质量、难度,都不及纯粹的课外培训机构,因此,只能让孩子到培训机构“充电”,然后再到“坑班”去“放电”。

在论坛上,不少“过来人”都发帖称,“占坑≠能力提升”,如果明知道孩子不能入围10%,或是不指望“坑班”升学,不如选家信得过的课外培训机构让孩子长点儿真本事。

问卷八百小学生 八成小升初压力大

      “四七九,爱你有多深,恨你就‘天长地久’”。这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的一首打油诗。虽然还有半年时间才面临小升初,可这个全区前10名的小孩已感到空前的压力。某小学近日对该校小学五六年级800名学生及其家长进行了一次无记名问卷调查,发现有87%的学生觉得小升初有压力,94%的家长对孩子的小升初表示担忧和焦虑。
         八成以上学生小升初有压力
    据某校副校长张晓琴介绍,该校一直在做有关小学生心理疏导。学校在几周前作了一次有关小升初压力的不记名调查,800名学生及800多位家长分别填写了问卷。结果显示:87%的学生觉得小升初有压力,仅有13%的学生认为“无所谓”;94%的家长对孩子的小升初表示担忧和烦恼,没有一位家长对孩子读什么样的中学无所谓。
    学生们普遍反映,由于学习压力大,临近毕业年级,家长纷纷为自己增报了补习班和各种比赛,“见不得我们休息一下”。
           四成家长管教比以前更严
    小升初就像一场刺激的比赛,考验的不仅是赛场上选手的实力,也考验赛场边观众的神经。调查显示,87%的家长认为能进重点学校最好,不能进也不勉强。16%的家长认为一定要进重点学校,无一位家长持无所谓态度。
      “谁不想进名校啊?即使只有10%的希望,能想的办法家长肯定会想的”。一位家长说,有时看到孩子晚上10时过还在做题,周末还要学奥林匹克数学,就心疼得很,她也知道自己和孩子都掉进了一个升学的怪圈,可为了这不确定的可能性,也只能暂时牺牲掉一些快乐。
    面对小升初,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上发生了很多变化。40%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管理上会比之前更严格,21%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唠叨的时间增加了,仅有6%的家长选择增加对孩子的鼓励。
         “心灵对话” 疏导学生和家长压力
    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孩子们的压力根源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够。对此,教育主管部门不久前的名校集团化策略将有效复制名校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均衡理念。另外,调查反映出部分家长的心态问题。“并不一定非要功利地以升学为目的让孩子学东西,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为先,这样反而可能收获更多”。据悉,此次新规是从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办学规范等多个根源入手,斩断怪圈,希望改变整个教育的大环境。
    对此,张晓琴表示,从学校这个层面,会严格落实教育局的各项规定,同时该校将召开一场“心灵对话”,让学生和家长们一道,面对面地进行交流, 说出心里的问题和困惑,疏导压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