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信网络编前会:没曾想如此劲爆给力 李邦军:走进大运会前沿 街拍一族
02版:风云看台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5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6月10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5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飞信网络编前会:没曾想如此劲爆给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肖 蕾 发布日期:2011-06-10 11:24:42

    感谢所有TV,感谢移动飞信,史上最热闹,新闻通联的一次全新开创……

    时间:5月30日晚7时30分
    地点:有电脑或手机的任何地方
    人物:编辑部以及各大院校学生记者
    主题:网络编前会
    技术支持:移动飞信校园版
    小贴士:编前会开始前一定要换一个功能强劲的手机,不然短信多到爆,大家懂得的。

    给力的编辑、崩溃的手机、爆棚的人数……这些词用来形容《大学生周刊》编辑委员会第一次网络会议的状况并不足为奇,因为这就是90分钟会议的真实记录。5月30日晚7时30分,全省35所高校学生记者站负责人组成的编辑委员齐约网络,通过手机、电脑上的飞信校园版,共谋《大学生周刊》的下一期编务工作。

    这次的网络编辑会是《大学生周刊》自3月25日创刊以来的最热闹的一场会议,参与人数之多、参与学校之广、参与热情之高是前所未有的。迄今为止,《大学生周刊》已经出版了五期,发行范围遍布全省近40所高校,合肥地区、非合肥地区的编辑委员会也相继召开,但由于高校学生记者站的分布状态呈现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面对面、电话等联系方式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由此网络编辑会应运而生。
    5月30日晚7时06分,“今晚的会议开始了么?”一声询问敲开了此次编委会网络会议的沉静,陆陆续续的,学生记者开始在《大学生周刊》群里汇集,小声地相互打个招呼,更有安徽大学学生管静为了参加此次编委会,戏称自己则是特殊的参会者,由于晚上学校安排的街舞排练工作,她是“拿着手机,登着飞信去跳舞”。

    “信息怎么还是手机收到,电脑上怎么加入啊,我的手机都快震飞了,呼叫群友的帮助。”安徽三联学院学生张骏头像在不停闪烁着。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葛帅说:“怎么我的飞信开着不能用呀。”“接收信息接收的手机要崩溃了,伤不起呀,看来我的手机必须要边充电边发飞信了。”一直用手机上飞信的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孙鹏感言,“早上开了一个测试版的会议,貌似低版本的手机当场就崩溃了。”
    各种各样的操作问题出现在会议之初,虽然群里各位友人对于飞信校园版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但是秉承着“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互助精神,大家纷纷建言献策,安徽大学学生揭翠忙得不亦乐乎,一边忙着帮他们下载飞信校园版的客户端,一边在群里告诉大家怎么一步一步的加入群。

    会议时间控制在90分钟内,编委们从版面主题出发,探讨各所学校的热点问题,更有“求爱门”、“校园超市问题一箩筐”、“暑期兼职要收费”等热点线索,如大学生创业案例、大学生网购事件等。“计划了许久的网络编前会终于开始了。7时半的时候,手机就开始不停地震动。一条接一条的短信,很是有感觉。”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姜博晨说,“和全省各高校的同学一起通过短信平台交流自己的想法,很让人兴奋。编前会的讨论热烈而积极,针对本期的一版策划,大家的重点都放在了‘毕业季’的选题上,从毕业生离校前的风波到毕业季节的怅惘和感伤,众说纷纭。”
    “其中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安徽师范大学学生刘玉超提出联合多所高校做关于‘大学生理想’的调查,之前看过《大学生周刊》的文章,我觉得让多所高校联合起来做新闻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这样,各高校学生记者就有更多交流学习的机会了。”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学生记者刘莹说。
    “报纸可以考虑增加评论版块,男生版,女生版,分享贴近大学生活的生活妙招,可以有互动的栏目。例如学生提问,各高校知名老师回答,学生记者负责采写整理。编前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报纸定稿之后也可以开个会,布置下期工作。”滁州学院学生记者车园园补充道。

    会上,全省各所高校的学生记者就大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进行了讨论交流,版面编辑也就相应的版面进行稿件规整,整理出本期第一版的策划专题“我们毕业了”、第五版稿件“各种‘求爱门’”等,并就学生关心的暑期实践等话题进行交流,一时间,各种赞同和反对的意见此起彼伏。
    “这次的飞信网络编前会是高校学生记者适应全媒体校园传媒发展的新尝试,希望可以一直存在。”安徽师范大学学生记者刘玉超总结说,“作为大学生记者的我在与全省各高校优秀的传媒人交流过程中,让我把握了最新的校园动态,特别是一些新近发生的校园事件,在与安徽三联学院学生记者讨论中使我加深对新闻价值的把握、新闻敏感的提高。”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