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上,飞扬着我们的旗 听父母讲生命的故事 图片新闻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09年11月02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23期  下一期
听父母讲生命的故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张武 发布日期:2009-11-02 09:20:11

        一个孩子有一个生命故事。让孩子了解自己生命的孕育、诞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与成长是热爱生命、尊重自己的需要,更是激发孩子从此热爱父母、热爱人类的良好开端。
        10月28日下午,合肥市第38中学初一(4)班教室里传出著名作曲家贝多芬那激动人心的《命运交响曲》。该班的全体学生和部分家长正在召开以“热爱生命,尊重自我”为主题的班会。
        对于每一个学生,了解自己生命的孕育、诞生,接受自己、喜欢自己、关心自己的健康与成长是热爱生命、尊重自己的需要。有的家长满怀激情地倾吐了埋藏了十多年的心里话。有的家长没有时间参加,连夜赶写了一封信。许多学生听到父母的心里话、读了父母写给自己的信激动得热泪盈眶……
        学生袁丽的妈妈首先大方而深情地向女儿、向全班学生讲述孕育中的故事。“由于我身体不好,怀孕反应强烈,经常呕吐,这种情况持续了几个月。吃什么,吐什么,所以胎儿发育很慢,医生说,为了孩子也要强迫自己吃饭。我怀孕到七个多月时有几次要流产,医生嘱咐要住院治疗才能保胎,我每天输液七八个小时,生活都要靠病友和家人照料。天天输液扎针,胳膊上的血管已不能再扎了,只好在腿上、脚上扎针输液。当时我真感觉度日如年……”
        学生唐颖的父母因为工作忙,没能来。她在班里念了母亲写的信:“从你上中学的第一天起,我的心就开始悬着,每天早上6时多,你骑自行车去上学,我总是把你送出门口,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骑快车,过马路要小心……这些话可能你听得有些烦了,可对妈妈来说,是一种安慰。”课后,唐颖说,看了妈妈写给自己的信,心里很难过,深感对不起妈妈。从前我总是不愿听妈妈的话,经常让她生气,有时还在妈妈说完后,偷偷说她一两句坏话,现在想起来真不应该。
        许多学生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那里了解到了自己小时生病、家长奔忙着急的情景。
        学生刘大川的妈妈在给他的信中写道:“你出世后,由于早产造成先天营养不良,经常生病,在你两岁时有一次连续七天高烧。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抱着昏睡的你跑遍合肥市各医院。那正是夏天,天热得让人透不过气来,妈妈顾不上吃饭睡觉,给你打扇、喂药,用酒精擦身降体温……七天时间几乎没合过眼,整天整夜看护你,生怕发生意外,等你病好了,妈妈却累病了。”
        一位家长,一段深情;一个孩子,一个故事。学生们深深理解了家长养育自己的一片苦心,理解了生命不仅属于自己,还属于父母、属于社会、属于未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