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组织近千名官兵赴大别山革命老区进行野营拉练活动,辗转行程五百余公里。拉练征程上,蜿蜒的队伍里有这么一群兵,他们既是拉练部队的普通一员,要和大家一起穿越崇山峻岭,一起完成每一个训练课目,他们又是担负写作报道任务的战地学生记者,用自己的镜头和手中的笔,记录下野营拉练全程中那一个个让人难忘的故事。
战术演练现场
战地学生记者在写稿
石家河畔的枪声
狼烟。烽火。枪声。炎炎烈日下的石家河畔正进行着一场“敌”我双方进攻与防御的战术演练。演练中,进攻部队趟过河水、跨过吊桥向坚守在河对岸密林中和桥对面的顽抗之“敌”发起攻势,以最小的损失、最快的速度夺取了“敌”方阵地。
“同志们,‘敌’人就在前面,冲啊……”战斗一打响,战术班班长带领大家猛攻,部队气势如虹,学员们全然不顾剧烈晃动的吊桥和湍急的河水,举着步枪慢慢向“敌”方阵地推进。只见他们在烟雾弹的掩护下,运用自身娴熟的战术动作,时而低姿匍匐,时而大步跟进。忽然,战术班班长被脚下河滩上的乱石绊倒,膝盖磕到了尖尖的石头上,顿时,鲜血渍红了他的迷彩服。医护人员抬着担架迅速赶到,他却拒绝上医护车:“没事,还能坚持!” “杀……”大家都被班长的精神鼓舞,冲锋的厮杀声响彻了整个石家河畔,战斗在10分钟后宣告结束。这时,战术班班长才被抬上了担架,送往就近的一家医院。
演练结束,拉练部队不只记住了石家河畔的枪声,更记住了那名钢铁战士——战术班班长。
给力女生班
“小竹板,声声脆,军校的阳光多明媚……”循着甜美的声音和清脆的快板望去,原来是女生班正在为拉练队伍加油助威。看,她们娴熟的快板,流利的唱词,若不是她们身上的挎包、水壶暴露了她们学员的身份,还真以为是文工团女兵来慰问呢。
“咦?这不是今早在医务室那个脚板打满了水泡的女孩吗?当时疼得她都快掉泪了,怎么现在跟个没事人儿一样,站得笔挺笔挺的……”站在一旁的宣传干事听到了队伍里的议论,感叹道:“我们院的这群女学员啊,她们为了在这次拉练中能给大家带来新颖有趣的小节目,早在一个月前就找文工团的演员们拜师学艺,还成立了‘战地文艺鼓动小组’。现在白天要和你们一起行军,任务一点也不少,晚上还要在大家呼呼入睡时继续排练……”
说话间,一段快板已经打完,女生们拿起喇叭又分赴到各营去开始战地广播,所到之处,掌声雷动。
一桶山泉水
烈日炎炎,由于天气炎热,加上几十公里的强行军,拉练队伍被安排在一处农家院子里短暂休息。大部分学员口渴难耐,就在大家都在为水源发愁时,院里传出了话:“小伙子们,来喝点水吧。”大家循声望去,一位双鬓斑白的老大娘费力地放下水桶,正直起腰笑吟吟地看着我们:“这是凉开水,我特意为你们烧的……”大家都明白了老大娘的意思,却不想打扰老乡,都没有过去喝水。老大娘亲自舀了一瓢水,端起来塞到学员手里。大家在和老大娘拉家常才得知水是大娘从一公里外挑来时,大家都抢着要去给老大娘挑水,老大娘却说:“你们辛苦了,不就是一桶水吗?给解放军同志喝了我高兴着呢。”最终,在队伍准备出发前,还是有两名学员“偷偷”帮老大娘挑满了一水缸。
一桶山泉水,让大家感受到老区人民最朴实的拥军情怀,也让大家备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在依依不舍中,拉练队伍挥手向老大娘告别,随着“出发”一声令下,学员们背囊上肩,昂首挺胸,大步向前。
□配文图片由解放军电子工程学院学生 张 伟 倪 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