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的往事 少年酒 手帕 我省举办将第二届“国艺杯”中学生影评及摄影大赛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4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5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 第242期  下一期
手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潘姝苗 发布日期:2011-05-13 08:49:23

        手帕,曾经被视为才子佳人的信物,汉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说的就是它。如今,随着现代生活的加快,像手帕这样脏了要洗、皱了须熨的“劳什子”已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隐退。不过,对于细腻的人来说,手帕仍有挥之不去的情愫。
        我一直有用手帕的习惯,换季时,打开衣橱的抽屉,就可以摸出几块质地不一样的手帕。有白底碎花的,有绣了兰花、竹叶的丝帕,也有纯白如玉的白帕。回想它们的来处,一些生活细节慢慢涌上心头。一次在江浙的旅途中,同伴们禁不住包装精致、做工精美的诱惑,纷纷买当地的特色礼品——丝帕。起初是花10元买了一块,后者数人跟风,赛着劲地去压价,10元就买来三个丝帕,记得有个同伴打赌说他10元可以买10块,结果输掉了10元钱。今天我拾起那块洗褪了色的棉手帕,会想起小时候它就是用于日常的随身品,拿来擦汗、洁面抑或拭泪。在那个懵懂的花季里,一方纤巧轻盈的布巾,寄托了多少素朴的情意。那时的女孩爱美,在困顿的生活中难求奢侈,于是变着法儿地教自己从人群中跳脱出来:将那方寸布丁小心地浆洗一净,叠齐整,与金银花、栀子花、玉兰花放在一处,或偷偷塞在枕下,或悄悄搁于抽屉的某个角落或是是藏在口袋深处……只在遇到中意的他时,不着痕迹地掏出,再轻轻擦拭一下额前的刘海,留一抹隐约的微香,又轻轻地放回到心灵的来处,都是别有意味,如同那一瞬间绯红的脸颊,自有说不出的余韵。
        手帕又称手绢、帕子,自古有之。唐代《宫词》里写:“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西游记·海棠传耗》有“小的有手帕,是俺父亲与我的。他若见这手帕呵,便信是实”。尤为甚之的是《红楼梦》之《题帕三绝》,典故出自宝玉挨打,怕黛玉担心,以让晴雯送两块旧帕为借口,让黛玉放心。黛玉一时情难自已,在旧帕上题了诗“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诗中的“鲛绡”即指手绢。传说是深海里的美人鱼,能织丝绢,她流的眼泪会变成珍珠。赠帕和题诗原是曹雪芹写宝黛爱情的伏笔,而真正的基调皆为脂评所说的知己“不自惜”,绛珠仙子报答了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惠,这样的流泪,是黛玉“泪尽夭亡”的“还泪债”。黛玉愿为知己受苦,而自己却“万苦不怨”。出现在《惊噩耗黛玉婚归》的焚帕烧诗时,“一汪相思把帕绣,薄情难焚透”。一节节滴泪的红烛,一滴滴斑斑的竹雨,一缕缕消散的帕魂,不仅预示着黛玉和宝玉在爱情上的诀别,而且暗合了她同封建势力以死相拼的精神归属。
        对于凡俗的尘世,手帕一面是陈旧的代名词,被飞转的光速卷入流年;另一面又在成为时尚的演化品,被环境保护者视为宠儿,意味着绿色、从容的生活态度。如今,若在车水马龙、人声喧嚣处发觉一人从衣袋里掏出一块手帕,那他定是于熙熙攘攘的劳碌间沉淀了静气,在纷纷扰扰的纠结之下拾拣到遗漏的纯真,应当被我们珍视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