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的往事 少年酒 手帕 我省举办将第二届“国艺杯”中学生影评及摄影大赛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24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1年05月13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 第242期  下一期
少年酒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冬林 发布日期:2011-05-13 08:48:46

        许多年前,还在读书,坐在靠窗的桌子边。窗外有棵梧桐,满满抱一怀那么粗。秋天里,坐在窗子边看窗外落叶簌簌而下,衬着远方空廓无依的天空,甚是萧然。那时候,课余喜读香港、台湾的小说,读得心思苍茫,常常拿钢笔在木制的桌面写些伤感的词语或句子,以此对景遣怀。许多年后,我的他跟我说,那时候他看过我写的那些字。一天早晨,教室里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一行行读了。“哀大莫过于心死”。他说我写过这一句。我愕然。没有想过他会去看,而且,至今还记得。
        也觉得突兀:我竟然,曾经,选择这样一个浓度稠厚、质地坚硬的句子,来如此用力地表现一个少女的忧伤。只是忧伤,心灵其实还是轻盈、通透的。那样的句子,好比一壶浑浊辛辣的老酒,只适合暮年的末路英雄去喝,实在不适宜去浇灌江南雨巷里一个少年薄薄的忧伤。
        少年时,我们表达自己的忧伤,太不懂得节制。
        想起那时班上一位女同学,喜欢上了某位男生,跟他一道去街上的小馆子里喝酒。彼时是春天,雨过初晴,嫩黄的梧桐叶上有碎乱的阳光轻捷地跳,她就在那样的阳光下从外面回来,踉跄着晃到教室走廊,然后靠在门边喊报告。已经上课了,数学老师按着大三角板在黑板上画几何图形,大家不看,纷纷把目光扫到醉酒的她身上。她眼泡红肿,不知是醉的,还是醉后哭过。白色的运动服上擦了泥印,路上一定摔倒过。
        后来知道,那位女同学毕业后交过许多男朋友,分分和和,至今孑然一人,仓皇得很。我想,从前那位和她一起醉酒的男生,她大约早忘记,至于醉酒的事,也定然在后来无数场酒宴中混淆与消失。如果烈酒可以浇心中块垒,现在倒还是真可以给自己偶尔斟一杯小酌。相比之下,从前喝酒,多么不应该啊。那时时光像新发的梧桐叶一样稚嫩而美好,那个男生还和自己在一所学校,离得那么近,没有前尘旧账的累赘,可以一起长大、一起约定共同的未来,哪里需要一杯杯白酒来撑大场面,作苦大仇深状?更何况,只是年少懵懂单薄的喜欢,哪里能懂所谓的爱情啊。
        而我那时候所经历的,也不过是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小小的伤心,像雪花一样小、一样轻,太阳一出就会融化。何谈“哀”?更何谈“心死”?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现在,我偶尔在博客里记流水,顺带着,隐隐幽幽发些怨妇声,但从不买酒寻醉寄托情怀,自以为已经足够节制我的情绪。可我几个朋友依然不买账:这么幸福的小女子,还怨哪,矫情吧?我知道自己,依然没有萧萧大风里慷慨悲歌的资格,我作怨声,在外人眼里,依然像当年在课桌上写悲伤词语一样幼稚可笑,像恋爱醉酒的女同学一样——把情绪玩过了。是啊,我如今所困惑的,不过是,看前路风烟迷茫。可是人生那一段,看前面,有足够的绚丽与真切吗?哪一天不愁苦、不忧虑是暂得欢喜吗?还需要这样摆开阵势来强醉悲歌吗?
        且收一收姿态,收一收寻醉的心,少年时胸腔那么窄、那么浅,实在装不下一壶酒所承载的衷肠。不如像埋下一坛女儿红一样,将欢喜与落寞悄悄寄存在岁月流逝里,到老,谁都是一壶或温厚或辛辣的老酒。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