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5月,一是醉酒驾车负刑责,一是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由于禁烟令、禁酒驾同时实施,举国上下顿时全面戒备。一者是控了多年的烟,一者是查了多年的酒驾,这次却因为查处方式、力度与性质的不同而呈现相差悬殊的阵势与收效。俗话说“烟酒不分家”,可偏偏在发布禁令的时候两者的差异鲜明。究其根源,问题在于禁令本身,还是被禁者,亦或是社会氛围及观念。记者探访禁烟、禁酒驾的第一现场,捕捉禁令实施后的最新动态,寻找“为何禁烟不如禁酒驾”背后的根源。
探访 掐烟靠自觉 酒驾判刑拘
5月7日,公共场所禁烟令、酒驾禁令均正式实施满一周。当天上午在合肥火车站的售票大厅内,记者注意到两张“禁止吸烟”字样的警示牌悬挂在醒目位置。大厅保安告诉记者,合肥火车站在每个公共场所均张贴有“禁止吸烟”的警示牌,告诫旅客勿要在公共场所吸烟,以往的公共吸烟区被取消。
然而,记者现场蹲点观察发现,不少购票的旅客仍旧一边排队一边肆无忌惮地抽着香烟。当记者问及是否知道5月起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消息时,随机接受采访的九位旅客中只有一位大学生表示知情,其余受访者均表示不曾听闻。“说禁烟都说了很多年了,要抽的还不是在抽。我看这次一样禁不掉,最终还是得靠烟民自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旅客说。
5月起,位于合肥市徽州大道与屯溪路交叉口的某酒楼大厅服务人员唐欢在岗执勤又多了项新的任务——酒楼的“禁烟劝导员”,争创无烟大厅。每当有顾客很随意地掏出香烟和打火机正欲抽烟时,唐欢总是第一时间上前劝阻。“先生,您好。这里是无烟大厅,为了您自身的健康以及保证他人的用餐环境,请您勿要抽烟”。对于唐欢的劝阻,大多数顾客都很配合,可是也有不愿掐烟的顾客。“我们来这里消费便有权抽烟,你们凭什么干涉?”当顾客不予配合时,不管唐欢如何耐心解释也是徒劳,无奈之下最后多半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公共场所禁烟应当执行并提倡,可是烟民掐不掐烟关键还得看他们是否自觉。”唐欢总结自己一周劝导禁烟工作时颇有心得。
比起禁烟令的落实情况,酒驾查处不仅雷声大雨点也大。5月7日晚8时10分,在合肥市蒙城路与寿春路交叉口,三名交通警察正在对酒驾情况进行夜查。记者看到,手铐、催泪瓦斯、强光手电……交通警察们在查处酒驾时“全副武装”确保执法安全。
见到红绿灯反应迟疑,转弯、变道不熟练的司机,有经验的交通警察们便会上前招手示意司机接受酒精检测。当晚8时25分,一位驾驶宝蓝色雪佛兰轿车的王姓司机配合交通警察接受了酒精检测,经检测证实该司机血液中不含酒精,系遵守交规驾驶。“月前就已经听说酒驾要刑拘,现在大家即使想喝酒也不敢了”。王先生表示,鉴于交通部门对酒驾加大查处甚至判刑,以及酒驾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自己目前正在努力戒酒。
而现场排查酒驾的交通警察向记者透露,接连一周对合肥市街头酒驾情况摸查结果显示酒驾禁令的威慑力奏效明显,近来有关酒驾的执法记录锐减。
今年31岁的单费洋是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某物流公司的货运司机,近10年的酒龄让他养成了“无酒不欢”的饮食习惯。平时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发货,怀着侥幸心理,他总会喝点酒,去年先后两次被交通警察罚款和扣分。可是最近,他的妻子小张欣喜地发现,老公担心酒驾被判刑居然主动保证以后“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以前怎么说他都不听,家里人还总是为他提心吊胆的,这次严查酒驾让他知道厉害也好”。
解疑 禁烟难禁酒驾易为哪般
罚款、吊销执照、刑事拘留,此次实施的酒驾禁令着实给出门开车的嗜酒者敲响了警钟,在严厉的法律面前,酒驾禁令显然易于推广、执法并取得较好的成效。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的吴桂军上岗近两年来,参与酒驾执法案件达到二十多起。这次酒驾禁令的重磅出击,让吴桂军很期待也很振奋。“法律的威慑力是对违法行为最好的警示也是最有力的惩罚”。吴桂军认为,禁酒驾之所以易于操作和收效良好正是源于禁令本身已经上升到了法律的层面,更有权威性和执法力度。同样是5月起实施的禁烟令,由于是卫生部门的一条规定,在权威性上就大打折扣了。加上没有配合落实的部门和具体处罚的细则,执行起来更是难上加难。很多烟民虽然清楚吸烟对自己和周边人的危害,却无意自觉禁烟。禁令内容的不明确和不完善加上性质偏软,令很多烟民缺乏自觉遵守的动力。
除了禁令本身对执行难易的影响,安徽医科大学教授、省立医院主任医师陈炯认为,公众基于对酒驾和吸烟危害性的认识不科学,也是造成对禁令敬畏心理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陈炯认为,多数公众通过所掌握信息对酒驾可能造成的危害有很强的畏惧感。一提到酒驾引发恶劣后果,人们便会自然联想到关系生命、财产安全的悲剧,多数为血淋淋的教训。所以,除了存有侥幸心理外,多数司机本身就有禁酒驾的主观能动性,如此一来禁令深得人心毋庸置疑。而相形之下,禁烟多年无果主要是因为烟民对抽烟及吸二手烟的危害不够了解,肤浅地认为香烟的危害不够直接,于是降低了主动戒烟、禁烟的意识,消极对待。“事实上,烟酒伤身惹祸,不利家庭幸福的危害性都很大,均不可小觑”。陈炯建议,有烟酒不良嗜好的市民应早日远离毒害。
此外,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认为导致禁烟难禁酒驾易的另一个原因在于社会长期氛围下形成的观念差异。27岁的六安小伙小魏供职于省城某事业单位。两年里原本烟酒不沾的小魏现在也习惯了烟酒交际的潜规则。采访中,小魏对烟酒相伴的生活显然已经很厌恶了,“算灰色技能也好,说适者生存也罢,烟酒可以带来朋友、带来利益就注定不可或缺。”说着,小魏点燃一根香烟,一边吐着烟圈一边露出凝重的神情。“不过说到酒驾,酒友们的安全意识还是有的。毕竟这个直接关系到生命,开不起玩笑。”小魏认为这些年频频见诸报端、荧屏的由酗酒直接引发的犯罪和安全事故让酒友们清醒了不少,渐渐试着控制了。一边是对香烟的依恋成瘾及对香烟潜在价值的认同,一边是养生保健观念对饮酒的排斥,禁烟难禁酒驾易在其中找到了另一种解释。
编后 禁烟、禁酒驾令或实或虚并非关键,重要的是借此时机再次呼吁公众珍爱生命,远离烟酒。条条框框的禁令只是威慑不守法纪与规则的人们,若真正寄希望于通过禁烟、禁酒驾来为我们营造一个更加环境保护、更有安全感的生活环境,尚需所有公民自觉养成,真正将公共场所禁烟、杜绝醉酒驾车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链接
禁烟令
新修订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公共场所具体包括宾馆、饭店、酒吧、影剧院、游艺厅(室)、公园、展览馆、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等28个场所。目前,中国一些省份、城市已出台较为严格的地方性控烟法规,加上实施细则,都可以为中国的控烟立法奠定基础。
禁酒驾
从5月1日开始,根据《刑法》修正案对交通驾驶行为的修改,凡血液中酒精含量大于等于80mg/100ml的醉酒驾车行为,将被按照《刑法》“危险驾驶罪”的相关规定论处。一旦被查获,违法者将面临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拘役。醉酒驾驶机动车辆拟将一律吊销驾照,五年之内不得重新取得,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将从1000元起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