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满“乡土味”的诗 张莹:乡村讲台上的“三袋元老” 刘丽丽:乡村追光十一年
03版:红烛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7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7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70期  下一期
刘丽丽:乡村追光十一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璐 发布日期:2025-07-16 11:57:39

  在凤台县最偏远的尚塘镇,静静坐落着一所乡村学校——尚塘镇陈井小学。刘丽丽是这所学校的一名青年教师,今年也是她在这片乡村沃土“追光”的第11个年头。

  2014年,刘丽丽初到陈井小学时,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红砖瓦房,那是由旧教室充当的宿舍。“当时一推开木门,房梁上突然窜过的黑影,吓得我手上的行李都掉在地上”。回想刚工作时的场景,刘丽丽笑着说道,“看到学校的环境和教学条件时,我心里有些忐忑,但当我站上讲台,看到学生们稚嫩纯真的眼神,我就坚定了要留在这里”。
  在尚塘镇中心学校开办寄宿制学校的第一个学期,9名基础薄弱的转校生给刘丽丽带来了一大难题,“第一阶段的学情测试,他们会写的题目寥寥无几,甚至连‘绿’字都不认识。”
  “如果他们都天赋异禀,还要我们做什么?”办公室里,看着满卷刺眼的红圈,刘丽丽擦干眼泪,开启了“点灯”计划:针对性地进行逐个辅导,并组织班级同学对他们进行小组帮扶,给他们设置进步积分奖励,多种措施促进他们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他们每个微小的进步都能得到她如获至宝般的肯定。
  那年期末的全镇检测,全班46人全部及格,宣读成绩时,教室里掌声雷动。刘丽丽看到,9名转校生全都抬起了头,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光。2024年秋,其中一名学生在步入初中时给刘丽丽带来了亲手制作的卡片:“感谢刘老师送来知识的光,这束光将照亮我的人生。”细细读来,字字滚烫。
  “刘主任,帮我看看教案”“刘主任,我能参赛吗”……担任教务主任后,刘丽丽的办公室成了最繁忙的“指挥舱”。琐碎繁杂的教学管理与服务,她却乐在其中。乡村教育要振兴,青年教师是关键。她深知,自己必须成为照亮他们前路的“引航灯”。
  青年教师王琼初登讲台,讲课风格较为沉闷,刘丽丽化身“陪练员”,分享经验、分析学情、打磨设计,鼓励她大胆创新。2024年淮南市“新秀杯”大赛,刘丽丽全程陪伴三位年轻教师,陪备课、陪上课、陪演练,与他们一起反复修改教案,逐字逐句打磨。最终,他们包揽了乡村组十佳第一、第二名和新人新秀奖。
  “追光者,自身亦需光芒万丈”。2023年,刘丽丽主动“充电”,申报基础教育精品课。无数次挑灯夜战,无数次推翻重来,最终她的课例斩获市级一等奖,并被评为安徽省精品课。近年来,她牵头完成省级信息技术2.0案例,创立“一校、两点、三研、四评”模式,成功申报市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研究》,探索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新路径。多年来,刘丽丽任教的学科在全镇教学质量监测中连年夺冠,连续五年师德考核与年度考核皆为优秀等次,获评“凤台好人”、市县优秀教师。此外,她还是淮南市教坛新星、首批新时代名师培养对象,是安徽省岳文飞名师工作室成员。
  “只要心中有光,脚下就有力量。”刘丽丽的声音坚定而温暖,“未来,我会继续用爱与责任,为乡村学生点亮知识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
 
刘丽丽(中)为学生解答问题

□本版稿件由本报见习记者陈璐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