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返校为抗战英烈擦碑” 图片新闻 皖南医学院十天上演三场生命接力 马鞍山市唱响“童声里的中国” 霍邱县教育局创新开展“干部上讲堂”活动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6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7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68期  下一期
皖南医学院十天上演三场生命接力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饶婷婷 发布日期:2025-07-09 11:33:57

□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 讯 员  饶婷婷
 
  “救人,我们愿意!”面对生命的呼唤,皖南医学院三名在校大学生选择用爱作答。今年6月,该校三名大学生在10天内接力完成3例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捐献。据悉,同一所高校10天内完成三例捐献,自安徽省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开展以来还是首次。
“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
  6月16日,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病房内,历时4个小时,该校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熊俊杰成功捐献227毫升造血干细胞。这“生命火种”被紧急送往患者所在医院,为一名血液病患者送去生的希望。
  在校期间,熊俊杰就一直坚持将“医者仁心”付诸实际行动,累计献血6次,献血总量达2000毫升。在2021年5月的献血车进校园活动中,他毅然选择加入中华骨髓库。巧合的是,在临近毕业时收到了HLA配型成功的通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捐献。“能为一个家庭带去生的希望,这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毕业礼物。”熊俊杰在捐献完成后说道。 
“青年,就要有青年的担当”
  6月23日,同样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级麻醉学专业实习队队长、退役大学生汪旭历时5小时,成功捐献206毫升造血干细胞。
  在校期间,汪旭积极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两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他坚韧的品格。返校后,汪旭迅速转换角色,以同样严谨的态度投入到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当得知自己配型成功时,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从高分辨配型确认到全面体检,再到最终走进采集室,完成了这场生命的接力。一位全程参与捐献服务的志愿者由衷感叹:“在汪旭身上,我看到了当代青年最珍贵的品质——奉献与担当。”
“我能救第一次,就能救第二次”
  6月25日,2023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杨坤时隔两个多月再次走进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这次,他将为素未谋面却血脉相连的“弟弟”再次捐献淋巴细胞。
  今年4月,杨坤曾为该患儿捐献过一次造血干细胞,但因患儿病情出现反复,需要二次捐献来筑牢康复的“希望堤坝”。杨坤表示:“我能救第一次,就能救第二次。如果说第一次捐献是缘分,第二次则是责任,希望我的行动能让更多人相信,捐献不会损害健康,却能够挽救生命。”
  十天三捐,三场生命接力,医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正如汪旭所说,“捐献并非终点,而是让更多人加入爱心行列的起点,愿每一份善意都能汇聚成生命的海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