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于蓝:青出于蓝的逆袭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6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6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63期  下一期
沈于蓝:青出于蓝的逆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于蓝 黄慧 发布日期:2025-06-16 11:32:28

》》》“学霸”小档案

沈于蓝
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2024届高中毕业生
现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

沈于蓝:青出于蓝的逆袭
  想起四年前刚踏入安徽省怀远第一中学时,对高中生活既憧憬又忐忑,如今回望这段旅程,我想用最真实的笔触,记录下那些披星戴月的日子,以及支撑我走到最后的信念与方法。  

学科底层逻辑是相通的
  数学:天赋与努力的平衡
  我相信这应当是大部分学弟学妹最困扰的学科,也是我下的功夫最多的学科。数学对于天赋和悟性的要求极高,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甚至可以说天赋大于努力。但是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对于我们能力能触及的部分,还是有一定的方法可言的。首先,大家一定要注重基础,对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定理、推论、公式、例题一定要反复体会,烂熟于心。其次,要重视错题。当然,不一定要局限于错题本这一种形式。如果有同学觉得坚持做错题本是一种负担,也可以对试卷,习题册进行整理,用红笔直接在上面标注。只要能达到效果,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错题整理好后,大家一定要反复做,并且可以试着找一找不同错题之间是否有联系,做完之后在心里问一问自己,下次如果在考试中碰到了类似的题目,自己是否有思路,能否拿满分。最后,对于高三的同学们,一定要了解高考试卷的题型,选填及后面的每个大题大概要分配多长时间要心中有数。
  语文:打破“玄学”魔咒
  语文学科经常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学得好的同学不用花太多功夫,每次都能轻松拿高分,学不好的同学觉得自己无论多努力,成绩还是毫无起色。刚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在班里垫底,好在,我遇到了优秀老师,经过三年努力,高考取得了三年中的最好成绩。我以前在观念上存在问题,总是潜意识地把语文当作“玄学”,认为自己缺少天赋。但实际上,当我真正沉下心开始分析阅读理解的题型、答题技巧并把这些运用起来不断刷题,我发现自己的语文成绩居然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都说语文重在积累,所以,大家平时要多记文言字词,多背作文素材,渐渐地你会发现,以前看不懂的古诗、文言文不再晦涩难懂,写作文时不再词穷,一切都会水到渠成。
  英语:听力“喂”出的学科 
  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很好,英语一直是我下的功夫最少的学科。我认为,这与我小学每天吃饭的时候听英语听力有关。所以,大家可以多进行一些听力练习。当然这不只局限于听力考试模拟题,大家可以尝试听一些英语故事、英语演讲。当然,想要考高分,还需要积累词汇和短语、句型、大家可以试一试用自己最近学习的新词、新短语写几篇小短文并背诵,这种方法非常有助于记忆。最后,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书写,作文字迹一定要工整,字体大小适中。
  物理:理解与模型的结合 
  对于物理,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书本定律、公式、实验的深度理解。只有吃透基础,才能在不断变化的情境下把题目做对、做快。其次,大家做题时一定要重视物理模型的总结、归纳,学会建立题目和书本知识的桥梁。最后,与数学一样,物理学科同样需要大量刷题,在不断的错误中积累、成长,以实现考场上的得心应手。
  化学与生物:以本为本巧用笔记
  这两门学科既要理解书本上的概念、理论,又需要记忆大量零碎的知识点,所以学习方法是十分类似的。学习化学生物时,大家一定要格外重视书本,无论是书本上加粗的概念还是细小的知识点,都要多读多记,书本上的实验也要深度理解。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高效的记笔记的方法,笔记本正面用来记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及自己整理的每一节的重要概念、知识点(可以通过树状图、表格的方式呈现,主要目的是用尽量简单的方式帮助我们梳理书本知识);当我们做题的时候遇到了记得不清晰的知识点或者自己归纳出的方法,可以总结成一两句话,从笔记本反面开始记(主要目的是对自己的错题进行高效整理)。这样,在应对大大小小的考试时,复习就有了方向。
  虽然,不同学科的研究内容和学科思维是不同的,但学习的底层逻辑是相通的,没有一门学科仅靠死记硬背或者纯理解可以学好,所有学科都需要知识点的储备和学科思维、学科素养的架构,这些需要日复一日的积累。

与焦虑和解的三年
  先和大家说说我的高中经历吧。我高中三年一直都挺努力、挺听话的,成绩也是从一开始的班级垫底逐步提升,高三最好的一次考过全校第二。成绩方面,我还挺庆幸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日复一日的埋头苦干换来了收获的喜悦。要说自己高中三年有什么让我后悔的地方,那就是我太在意自己的成绩、太紧张了,成绩的任何波动都会给我带来很大的情绪影响,这导致我一直都非常压抑、焦灼。现在想来,我该利用那些内耗的时间做些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
  当我们端正地坐在教室里,当我们认真地听完每一节课,当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咬牙坚持时,我们心中向往的肯定是成功。寒窗苦读,焚膏继晷,谁又不想成功呢?但是,对成功的过度渴求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在迎接成功之前,我们应当先学会接受失败。“任何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在第一次做得很差”。当我们因为不能把一件事做得很好而焦虑、内耗、缩手缩脚时,不妨放下心中的包袱,用直面失败的勇气不断尝试。想一想,你们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很多次考试,还有很多次打磨自我的机会,所以,失败了一次又怎样?没有什么是值得你去内耗、焦虑的,保持适度的压力,按部就班地做好每天的事情,终有一天,你可以在题海中遇水搭桥、逢山开路。

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
  记得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要抓住学习的每一分钟,而不是抓住每一分钟学习。”的确,学习最重要的是效率,是劳逸结合。学会如何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远比不断地压缩自己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来得有效。比如说,大家在早读课背书后,一定要找合适的时间合上书回忆一下自己背了哪些东西、记住了哪些,这远比盲目地背书有效。学习之余,大家尽管做些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放松的事情,画画、打羽毛球、爬山等,只要不占用自己的有效学习时间,大胆去做。
  很多人都用“炼狱”来形容高中生活。的确,每天强忍困意离开温暖的床坚持早读很痛苦,每天坐在小小的座位上迎接一张又一张试卷也真的很煎熬。但我想说,这也许是你人生中生动而绚丽的一段经历。当你勇敢地走完所有的路,回看万重山岳,你会记起晚饭时只能用眼睛记录的夕阳,你会想起晚自习后漫天的星光和一路的歌声,你会在未来每一次遇到困难时,想起那个曾为了梦想如此纯粹而又认真努力过的自己,你会永远记住那份勇气。因为,那是你鲜活的青春。
  最后,我想谈谈对未来的规划。我知道,大部分同学应该和我一样是“小镇做题家”,日复一日的校园生活让我们对外界缺乏了解,我们很少有机会去了解那些熟悉或陌生的大学专业究竟要学些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在这里我想说,名校不是你最终的目的,清北也不是你唯一的选择,这些都只是我们追求理想的路径。希望大家可以积极去了解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在更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后,制订最适合自己的目标。“须知少时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希望勇敢筑梦的你们得偿所愿。

  记者手记 沈于蓝的故事,是千万个中国小镇青年的缩影。在这个被分数和排名定义的世界里,她用三年时间完成了一场漂亮的突围——从班级垫底到全校第二,从对未来的迷茫到清晰锁定通信工程的专业方向。这段经历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668分的光鲜结果,而在于那些具体而微小的坚持。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是与别人较劲,而是与昨天的自己对话,与今天的自己共成长。
 
□本版稿件由沈于蓝口述、本报记者黄慧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