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马君皓:唢呐声声且听少年“凤鸣”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思佳 彭先进 发布日期:2025-06-16 11:26:37 |
□本报记者 沈思佳
通 讯 员 彭先进
聚光灯聚焦在舞台中央,演奏者站在这束白光之中,细细的微尘在空气中慢慢浮动。少年马君皓双手捏起那支熟悉的唢呐,《百鸟朝凤》高亢的音符如凤凰清鸣般刺破空气,活泼的、粗犷的、生机勃勃的,空气中的微尘在“鸟语”中翻腾一个个音符。
一曲演毕,收获人心,2023年“桃李杯”搜星中国第19届(夏季)青少年艺术风采电视展播活动安徽选区选拔赛,马君皓的唢呐独奏《百鸟朝凤》获器乐类少年A组金钻奖。
今年14岁的马君皓就读于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与唢呐结缘的故事还要从他5岁那年说起。一串串高亢激越的唢呐声偶然撞进耳畔,马君皓对这种特别的乐声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爷爷为他买了人生中第一件乐器——唢呐。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艺之路上自然少不了汗水和泪水。唢呐课程每周一次、一次一天,每到上唢呐课这天,早上天还没亮,奶奶便蹬着三轮车带着马君皓前往20公里外的老师家中。20公里,祖孙俩要足足走上一个多小时。
学习唢呐之初,尚年幼的马君皓还不识字,他就将唢呐的音符刻进心底,别人能看懂的谱子,他靠耳朵去听,用心去记。一天的课程中午无法回家休息,附近公园的躺椅变成了小憩的临时地。看着孙子的学艺之路如此艰苦,奶奶便试着劝说他放弃。
“奶奶我要学!吃得苦中苦才得甜中甜,我热爱唢呐,无论多苦我都要坚持下去,我要把唢呐文化传承下去”。就这样坚持一年又一年,春去秋来,严寒酷暑,时至今日,马君皓已经学习唢呐九年了,并取得唢呐十级(最高等级)资格。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吹奏的唢呐乐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舞台也越来越宽广,八年间,他参加过各级各类艺术比赛,获2016年7月第六届全国青少年校园文化艺术展示系列活动唢呐类学前组金奖,2017年8月“中华童星”第一届文化艺术人才活动中唢呐项幼儿组荣获金奖,2019年7月第五届“梦想中国·全国青少年电视精英盛典”安徽地区选拔中唢呐独奏节目荣获少儿B 组表演金奖。
在勤学苦练的同时,马君皓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参与公益演出活动50余场次,发起成立唢呐兴趣小组。他常常利用周末时间参加公益活动,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时,他会吹起自己拿手的唢呐,引得老人欢声笑语不断,古老艺术在温暖的陪伴中焕发新的生机。
老师眼中的他自律自强,温和有礼;长辈眼中的他乖巧懂事,善解人意;同学眼中的他乐于助人,勤奋上进。在家里,他尊敬长辈,是爷爷奶奶名副其实的“开心果”。去年,他入选2024年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学至今日,他在管弦乐学会中唢呐水平已达到专业十级的标准。面向未来,他将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为哨,用自己手中的唢呐吹出一曲曲拼搏奋斗的青春之歌。
![]()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