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1.7万名死难矿工的历史铁证 珍惜和平守初心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6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6月16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63期  下一期
1.7万名死难矿工的历史铁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崔译丹 刘秦怡等 发布日期:2025-06-16 11:09:30

□学生记者  崔译丹  刘秦怡

        戴鸿芳  张晓盟
 辅导教师  冯子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记忆如同永不愈合的伤痕,深深镌刻在民族的集体记忆里。
  近日,我们在校团委冯子璇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
  我们参观了日军入侵、矿山沦陷、以人换煤、血腥统治、铭记历史等展厅,通过阅读文献资料、观看遗存实物,这些“铁证”给我们带来巨大震撼,我们为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遇难同胞默哀,表达缅怀之情。
  1938年6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淮南大通煤矿,并在当地建立了淮南炭矿株式会社。在随后的七年间,他们推行“以战养战”策略,疯狂掠夺煤矿资源。日军采取“以人换煤”的方式,迫使矿工在极其危险、简陋的环境下挖煤,稍有不从,就会遭受毒打或杀害。在日本统治淮南煤矿的几年时间里,由于劳动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缺少药品,再加上日本监工的残暴虐待导致大批矿工患病、饿死、累死、甚至被折磨致死。1942年秋,日军在大通矿南边设立了两处用芦苇搭成的“大病房”,周围有电网和岗哨。成千上万的患病矿工被关押在此,日军不仅不给医治,还加倍折磨,加速其死亡。当时每天都堆着两人多高的芦席,用于包裹尸体,等到芦席用光了,尸体便被随意丢弃,沟旁、路边、井下,到处都是,一座小桥下甚至因尸体堆积而堵塞了流水。
  为掩人耳目,1943年春,日军强令工人在大通矿的南山边挖了3个大坑,将尸体集中掩埋,这就是著名的“万人坑”。在日军占领大通煤矿的七年里,约有1.7万名矿工被迫害致死。“万人坑”内层层叠叠堆满了白骨。
  走进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时光仿佛在此凝固。展馆内,那些泛黄的历史照片记录着矿工们佝偻的身影,生锈的镣铐上依稀可见斑斑血迹。最令人震撼的是那层层叠叠的白骨,每一具遗骸都在无声控诉着侵略者的暴行。
  据史料记载,日军占领淮南煤矿期间,为掠夺煤炭资源,以非人的手段奴役中国矿工。在暗无天日的矿井中,矿工们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却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疾病、饥饿、塌方和日军的虐杀,让无数生命永远定格在了最黑暗的岁月里。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