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阜阳市:考场外的暖心故事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曾荣贵 徐徐 发布日期:2025-06-11 10:25:03 |
关键词 考场暖闻 阜阳市:考场外的暖心故事
□通 讯 员 曾荣贵
本报记者 徐 徐
6月8日上午,阜阳市颍东区城郊中学校门外,考试结束铃声刚响,人流涌出。忙碌的志愿者正为学生分发矿泉水,却见一对夫妻带着年幼的孩子默默靠近。他们二话不说,径直走过去,一箱接一箱地搬起水来。志愿者一时愕然,待上前询问,才知这并非任何单位组织,仅是他们个人意愿——问及姓名、联系方式时,他们什么也不愿意说,在志愿者反复要求下,只留下“凡利胜”三字。水卸完后,夫妻二人带着孩子,挥了挥手,骑上三轮车悄然离去,唯有六箱清水静静见证这无言的善意,在喧嚣中留下寂静的感动。
临近中午,考生都已返回学校,考场外,时光亦沉淀着另一种牵挂。85岁的宋奶奶,老伴离世已十余载,子女亦各自成家。她平日无事,便习惯在附近捡拾些废瓶罐。高考期间,宋奶奶看见十几位志愿者中午仍坚守在城郊中学考点外,便颤巍巍地走向前,真诚地邀请这些素昧平生的年轻人去她家里吃顿便饭。那双捡拾过无数空瓶的手,此刻向疲惫的后辈递出的是超越血缘的慈爱,是岁月淬炼出的古道热肠。虽然被志愿者婉言拒绝,但这份爱被志愿者铭记心中。
“想参加的心拦不住!”在亳州市上大学的孟祥宇这句简短的话语背后,是近乎固执的奔赴。原本计划到阜阳市参与两天志愿服务的她,临时得知周六和周日上午要参加学校的考试。周六上午考试一结束,她便奔向火车站,于12时18分抵达阜阳市后,连午饭也顾不得吃,径直赶往城郊中学考场加入发水、送瓜的队伍,以汗水浇灌志愿之初心。
这些名字或许陌生,面孔也未必熟悉,然而他们在考场外送出的暖意却如此具体而清晰——是“凡利胜”一家卸下后便转身离去的清水,是宋奶奶饱含慈爱的朴素邀约,是孟祥宇顶着烈日与饥饿递出的西瓜。他们不曾登台,却以无声的行动在考场外铺就了一条温暖的路。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