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儒林外史》看人性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孙力春平 发布日期:2025-06-09 10:37:56 |
□宿松县实验中学人民路校区922班 孙力春平 辅导教师 吴金旺
“陋室常余书卷香,青灯黄卷韵悠长。古今多少英雄事,尽在行间字里藏”。当翻开《儒林外史》,这句诗的意境便愈发深刻。
书中的文字古朴典雅,书中人物的命运牵动我的心弦,尤其是周进和范进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科举制度下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的荒诞。
周进的半生执着于科举,却屡试不第,最终在贡院撞号板。书中写道:“那日在贡院,见两块号板摆得齐齐整整,心里一阵难受,一头撞将上去,不省人事……”短短几句,便将周进的绝望与崩溃刻画得淋漓尽致。
周进并非平庸之辈,他有才华,也足够努力,却始终无法在科举中脱颖而出。他的悲剧不仅是个人的失败,更是科举制度对人性压抑与扭曲的缩影。站在象征科举希望的号板前,他看到的却是毫无希望的未来,多年积压的屈辱、不甘与痛苦最终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爆发。
另一个人物范进,他的故事更多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异化。中举前,范进穷困潦倒,遭人白眼;中举后,一跃成为受人尊敬的举人。书中通过范进的命运起伏,揭示了社会对科举功名的盲目崇拜与人情冷暖的极端反差。
科举将功名利禄视为人生唯一的价值标准,使得无数人为此迷失自我,甚至丧失人性。当今社会,我们是否也在追逐某种“功名”,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与人性本真?
《儒林外史》通过众多人物的命运,揭示了科举制度下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的荒诞。那些为了功名不惜抛弃尊严与道德的人,与那些在现实中为追逐利益而迷失自我的人,本质上并无二致。
周进、范进以及书中其他人物的命运,都在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时代,执念与欲望都可能成为束缚人性的枷锁。唯有保持清醒,坚守内心的本真,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