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火线淬炼筑梦想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沈思佳 发布日期:2025-06-06 10:17:48 |
在距离化工厂主火点仅有100米的地方,伫立着3个规格为1.5万立方米的罐槽,拱顶储罐的罐顶已经被击穿,罐里火龙飞舞,如果不抓紧时间处理,随时面临罐壁坍塌后蔓延开来,造成园区“火烧连营”的局面! “兄弟们,跟我冲啊!”
一声嘶吼,杨玉坤带领第一支“突击队”冲上罐顶。尽管穿着完整的危化防护服,火苗依然从袖口领口溜进,灼烧着皮肤。这是杨玉坤在某次救援现场发起冲锋的一幕。
杨玉坤现任淮北市临涣焦化公司应急救援员,多年扎根应急救援事业,带队完成多项高难度救援任务。“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坐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是雷锋日记里的一段话,也是杨玉坤的座右铭,他始终坚信,专注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极致,小岗位也会有大舞台。
2017年,杨玉坤被抽调到公司的安全管理部,临危受命来到了当时尚未成型的应急救援队。“生产企业不搞技术,干消防能有啥出息”“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就能干出一番名堂”……彼时,距离安徽省第二届危化救援技术竞赛已经不足两个月时间,杨玉坤下决心要拿到好成绩,给公司和家人一个交代,也回应质疑。
个人体能训练,负重量全队第一;单兵破拆救援训练,坚持使用100斤的超标准重量假人;带压堵漏训练,全程身穿闷热的防化服……仅一个月,杨玉坤足足瘦了十几斤。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0月,在安徽省第二届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技术竞赛中,杨玉坤勇夺单兵破拆项目第五名、综合全能第五名的好成绩,并被授予“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经过多年用心钻研技术、数次应急演练、多次实战救援,在2019年省第三届应急救援技术竞赛中,杨玉坤获得“个人全能项目”全省第一名;2020年,被评为“安徽省技术能手”“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并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作为技术骨干被抽调参加集训,与全省应急队员进行技术交流,他提出的个人“技能绝招”使全省危化品应急救援技术得到显著提升。
赛场是训练的检验场,火场则是真正的“考场”。某天凌晨,新型煤化工基地某化工厂突发火灾事故,接应急救援中心任务安排后,当时在家中的杨玉坤连夜飞赴现场,与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全力救援。当时三个场点同时起火,车间泄漏,已经形成大火,随时可能发生爆炸。整个装置燃烧后,大量高压气体喷出,高温之下管廊铁花飞溅,爆炸破坏的金属结构也不断地在火花中飞舞,造成其他两处也开始着火。火情危机,队伍迅速投入救援。连续奋战五小时后,他和队友从车间内部救出六名被困人员,并保护了周边九套生产装置、数十个危化品储罐的安全。灭火任务完成后,进行现场勘查时他更是惊出了一身冷汗。在火灾核心区有一处管道,其中充满了危险物。一旦发生泄漏,附近区域的二十名战友和数百名职工将面临生死考验。
“我家就住在公司附近的工人村内,每一次赶往火灾现场对我来说都是一种警醒。”火灾是无情的,看着以往熟悉的街道被火魔吞噬变得满目疮痍,熟悉的人们在灾后失声痛哭,这一切让杨玉坤无时无刻铭记着自己的责任:“为企业和家人守住最后一道安全防线,分秒不能懈怠。”
赛场与火场的淬炼,杨玉坤更感科技与专业是救援的生命线。他将“钉钉子精神”融入日常:从水带铺设、灭火器使用等基础科目,到单兵抢险、带压堵漏等高难技术,他手把手倾囊相授。以创新驱动安全升级,杨玉坤凭借过硬技术与敏锐洞察,参与多项设备的技术改造、智能设备调试、工艺创新升级等多项创新工作,为新型煤化工基地安全升级、救援科技创新作出了贡献。2022年初,杨玉坤被评为淮北矿业集团“菁英人才”,并列入人才“高端库”。
“实干成就梦想,奋斗铸就辉煌。”杨玉坤表示,今后会一如既往,在平凡的岗位上不负韶华,不负光阴,以青春之我、时代之我,勇担时代使命,谱写青春华章,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