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肥西县:厚植青年干事创业的热土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程榕娟 查恒 王倩雯 发布日期:2025-05-23 12:02:34 |
编前语 2025年第9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激励新时代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文章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共青团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任务,组织动员广大青年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在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中争当排头兵和生力军。 春潮涌动处,青春奋进时。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团肥西县委以“不拘一格引才、千方百计育才、真心实意留才”的创新实践,为青年人才搭建起多元成长平台。从返乡学子的“归巢式成长”到校地联动的“引力场构建”,从乡村振兴的“青春创变”到长三角协同的“智慧共振”,这片热土正以开放的姿态,书写着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的生动篇章,越来越多的青年在肥西县建功立业,展现青春的朝气锐气。
肥西县:厚植青年干事创业的热土
“文旅发展没有捷径,唯有用耐心点燃爆点”“我们持续深化拓展‘四绩联动’,实现督考评一体化,促进‘五比五拼’各项任务在本乡镇高效落实”“建议加强直播人才储备,孵化更多本土青年博主,为农村电商带来更大流量”……日前,在2025年第一期“肥西青年说”暨五四青年座谈会上,来自肥西县各乡镇园区的13名青年干部代表围绕如何推进“五比五拼”行动积极踊跃发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认识、讲做法、提建议,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看着青年干部朝气蓬勃、奋勇争先的精神面貌,肥西县委书记沈校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前肥西县正处于厚积薄发、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团肥西县委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以“不拘一格引才、千方百计育才、真心实意留才”的创新实践,为青年人才搭建起多元成长平台,让肥西县成为广大青年干事创业的热土。
![]() 2025年肥西县五四青年座谈会
归巢式成长 让故乡成为青春“第一站”
对于在外学子而言,肥西县既是记忆中的乡愁坐标,更是未来发展的新起点。2025年春节,60余名返乡学子走进“青春作伴好还乡”活动现场,以全新视角重新丈量这片土地。在科大硅谷肥西园区,智能机器人、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场景让学子们惊叹;座谈会上,县情解读与人才政策宣讲更让“家乡潜力”转化为“青年动力”。
“过去觉得家乡只有山水田园,如今看到肥西在‘5+X’重点产业的规划,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布局,才发现这里藏着无限可能。”一名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肥西籍学子感慨道。这场“认知刷新”之旅,不仅让司空见惯的家乡街巷焕发新意,也让建设家乡的种子悄然萌芽。
返乡的步伐尚未走远,300公里外的南京市,一场皖籍人才座谈会将游子的乡情转化为发展良策。今年3月18日,在宁皖籍师生、企业家座谈会在南京科技大学召开,肥西县委书记与来自南京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等高校的皖籍专家学者、企业家及优秀学子代表齐聚一堂,围绕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肥西高质量发展展开深度对话。无论是“研发在南京、转化在肥西”离岸创新模式,还是“强化小优IP打造,农文旅融合多点开花”的新路径,无不彰显肥西籍人才赋能家乡发展的迫切意愿,无不体现肥西借力长三角智慧、构筑长三角人才版图“强磁场”的雄心。“我们虽身在他乡,但心系故土。能为家乡发展出谋划策,既是责任,更是荣幸。”一位参会教授如是说。
![]() 长刘社区“青春市集”
校地式链接 把机遇送到人才“最近处”
初夏的校园里,肥西县“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肥西校园日主题活动中,福耀玻璃、华霆动力等名企带着优质岗位走进合肥科技职业学院,200余名学子与企业代表零距离对话。年轻工程师分享成长路径、HR详解晋升通道,宣讲会变身“职业发展公开课”。
“原来家门口就有这么多高新技术企业!”青年大学生张雪可的感叹道出了肥西县产教融合的深意——让青年看见机遇,更让机遇触手可及。
当非遗文化体验遇上产业探访,一场沉浸式“肥西认知课”悄然展开。4月初,肥西县组织50余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家乡深度之旅”,在徽派建筑中感受历史文脉,在智能制造车间触摸创新脉搏,地标寻踪游戏更将城市发展与个人成长巧妙串联。“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了解企业,更读懂了肥西的产业基因。”一名参与活动的大学生表示。
为扩大肥西县对于青年的吸引力,今年以来,肥西县不断扩大引才半径。3月28日,安徽工程大学学子来到肥西县“访企”,先后走进安徽中科光电色选机械有限公司、华晟新能源等企业,亲眼见证色选机如何用“科技之眼”分拣万物,光伏组件怎样以创新之力点亮未来。“没想到县域企业竟有如此硬核技术!”一名机械专业大学生当场投递简历。从“本地高校深耕”到“县外高校辐射”,肥西县正织就一张越来越广的人才网络。
乡创式绽放 在乡野变身“青春合伙人”
乡村振兴的沃土上,青春创意正破土而出。今年3月,在肥西县紫蓬镇长刘社区的“青春市集”里,来自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徽商职业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学子摆起非遗文创摊、架起民谣舞台,200余名志愿者将“村游”变成一场青春派对。健康驿站前,医学院学生为村民义诊;珐琅创艺坊内,艺术生教孩子绘制徽派纹样;大舞台上,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文艺展演让村民们移不开眼。
“在社区文化广场从未见过如此多鲜活的青春面孔。以前总觉得农村以中老年人为主,现在才发现这里也能成为青年大展身手的舞台!”长刘社区书记殷平伦兴奋地说。
这场“乡创实验”的背后,是肥西县深入实施青春建功行动,建设有产业、有能人、有文艺、有人气、有活力,富有青春气息、具有青年气质的青年助力乡村振兴样板点的深度探索。通过与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等县域高校共建,长刘社区将闲置空间变为创客工坊,让农田变身研学基地,吸引青年用知识、技艺与热情激活乡村。“我们要证明,乡村振兴不是‘逃离’的选择,而是‘拥抱’的机遇。”一位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团队负责人信心满满。
从“引凤还巢”到“校地共育”,从“产业高地”到“乡创热土”,肥西县以多元场景重构青年与城市的关系。这里既有科技园区的星辰大海,也有田园乡野的诗意栖居;既能听见长三角的智慧激荡,也能触摸非遗文化的千年脉动。在一次次双向奔赴中,肥西县最大化地展示对青年人才的诚意:不是单向的“求贤若渴”,而是双向的“价值共创”;不是千篇一律的“标准答案”,而是百花齐放的“成长可能”。当青春能在这里找到绽放的坐标,肥西高质量发展之路注定与青年人才的脚步同频共振,共赴一场充满想象的未来之约。
![]() “青年人才日”——中国科大校友专场活动
![]() 安徽工程大学学子肥西行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通讯员查恒、王倩雯采写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