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李传荣:扎根三尺讲台三十九载 赵晓娜:聆听种子破土的声音
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5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53期  下一期
赵晓娜:聆听种子破土的声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璐 陈明 发布日期:2025-05-21 11:06:00

  “赵老师就像妈妈一样”“赵老师,我能叫您妈妈吗”……13年前,27岁的赵晓娜从两千多千米外的内蒙古来到安徽省寿县张李乡,她先后在徐楼小学、九塘小学、张李小学任教,默默坚守三尺讲台,把青春和热血献给了乡村教育事业,用爱温暖着每个学生的心,为乡村学生点亮希望之光。

跨越山海的坚守
  “赵老师,咱们学校虽不如大学校条件好,但学生听话,家长朴实真诚。徐楼是个好地方……”
  2012年9月4日,刚考取国家特岗教师,选岗到寿县张李乡的赵晓娜,背着行囊穿越两千多千米路程,从内蒙古大草原来到了这个“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标记的地方”。老校长与两位徐楼小学的教师前来接她,在前往学校的那条小路上,老校长指着远处绿树环抱的校舍,简单和赵晓娜介绍了徐楼小学的情况。
  “老师,您真的会一直教我们吗?”当真正站在徐楼小学教室讲台上,望着台下十几双清澈的眼睛时,她一下被问住了。
  “当时我和学生们才认识三天,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包含了学生们对我的信任、怀疑和不舍。”直到夜里躺在宿舍的床上,听着屋后的蛙鸣,学生们的声音还停留在赵晓娜的脑海。她一边抚摸着母亲为她缝制的被子,一边下定了决心,“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燃烧之前,要学会坚守,要耐得住在泥土里扎根的日子。”
  2013年,赵晓娜的孩子刚刚出生,当时的她承担着两门主课的教学任务,并且此时的徐楼小学教师资源紧缺。“我无法只选择自己的孩子,而抛下那些亟待成长的学生们。”赵晓娜放弃了产假,两头往返。“还记得那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一碰到下雪,独自骑行在乡村小路时,经常被纷飞的雪粒砸得睁不开眼”。
  2015年,赵晓娜调任至更偏远的九塘小学,“那里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在九塘小学的八年里,我习惯了家访”。留守儿童张明(化名)是九塘小学学生,“有次家访,当我推开他家歪斜的木门,看见他蹲在灶台前,就着柴火的光亮抄写着生字时,我就下定决心要带好他”。从二年级到五年级,三年时间,赵晓娜每天都会抽出两个小时时间辅导张明落下的功课,将他的成绩从十几分提高至及格水平。“当他把65分的语文卷子举过头顶,冲进我的办公室时,那通红的小脸、弯弯的眉眼,在我记忆里比任何奖杯都要耀眼。”赵晓娜笑着说。
  就这样,抱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赵晓娜的付出温暖着学生,感动了家长,她也获得了成长:工作十多年来,多次被授予“淮南市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淮南好人”“县优秀教师”等称号;并在乡村教师信息化大赛等赛事中获奖。
教育是薪火传承的交响乐
  “我的一路成长离不开师傅的指导,离不开老教师的帮助。当我有所收获,积累了些许经验时,想到的还是那些年轻教师们,我也想像师傅那样帮助更多的人……”
  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赵晓娜以身作则,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研活动与比赛。在她的悉心指导下,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教学骨干,并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她的努力不仅提升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更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被问到“靠什么在乡村坚守13年时”,赵晓娜笑着拉开了抽屉,里面塞满了学生送的节日贺卡,“还记得那天批改作业时,一个一年级学生歪歪扭扭地写着‘赵老师像妈妈一样,但她比妈妈还要老一点’。看着这个由汉字与拼音拼凑成的句子,笑着笑着,眼泪就滴在了纸页上。或许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故事,让我不经意地走过了十三年光阴”。
  13年前,赵晓娜带着一株内蒙古的苜蓿草来到淮南;13年后,她的行囊里装满了学生相赠的蒲公英,轻轻一吹,那些承载梦想的白色小伞飞向希望的远方。一路走来,赵晓娜始终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教育理念。如今,她仍深耕在乡村教育沃土,“我愿做麦田里的守望园丁,提着水壶不断浇灌,在乡村振兴的春风中,聆听每颗种子破土而出的声响。”赵晓娜说。
赵晓娜在为学生讲课

  □本版稿件由本报见习记者陈璐、通讯员陈明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