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安徽方案” 我省启动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 科普“大篷车”开进校园 马鞍山市举办“心灵之约”校园心理剧大赛 十年农耕文化节孕育知农爱农新农人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5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5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53期  下一期
十年农耕文化节孕育知农爱农新农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璐 发布日期:2025-05-21 10:44:48

□本报见习记者  陈  璐

  本报讯  “我们团队创新了核心技术——低温乳化,这一技术不仅能大幅缩短酱卤时间,还能更好增进风味。”5月17日,安徽农业大学第十届农耕文化节暨第一届“茶”言“蜜”语科技文化节开幕。当记者走近食品与营养学院肉博士摊位时,学生高文浩正在给刚出锅的菜品淋上热腾腾的卤汁,吸引了不少学生围观。
  这是活动主会场展位之一。据安徽农业大学团委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以 “科技赋能农耕”为主线,通过“主会场+分会场”的多维联动模式举行,共分为六大展区。从龙骨水车到智能化的“玉豆兼用气吸式免耕高速精量播种机”,从传统的茶艺表演到“新型工业用茶生物制造”成果展示,六大展区涵盖科创成果展示、农耕文化展示、农业科技前沿技术展示(智能装备)、蜜蜂和茶文化科普、非遗文化与美食等内容,集科普、体验、展销于一体。各展区“大显身手”,彰显着农业科技的创新活力。
  “今年是我参加农耕文化节的第四年。作为非遗传承人,很高兴能够有机会将这项技艺传授给更多的学生”。郑书山是安徽省非遗“吴山铁字”传承人,在活动现场,他教授学生们通过反复捶打“敲”出一幅幅精美的作品。
  目前,安徽农业大学已连续十年举办农耕文化节,努力构筑“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双轮驱动的育人体系。该校学生工作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打造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高地,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人才科技支撑。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