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版:头版 | 上一版 下一版 |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安徽方案”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黄慧 发布日期:2025-05-21 10:41:59 |
□本报记者 黄 慧 “以前觉得AI离医学很远,现在发现它已渗透到精准医疗、药物研发等各个环节。”安徽医科大学学生刘硕在学完“AI+医学”模块后兴奋地说。像他一样,全省20万学子正通过这门课程感受人工智能与自身专业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安徽省创新推出以“学科引领、产教融合、政府统筹”为特色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上线3个月覆盖30余所高校、超20万名学生,成为全国人工智能通识教育的标杆。课程体系紧扣技术前沿,融合11大学科、2600分钟优质资源,为高校破解“学科壁垒”、培养创新人才提供“安徽方案”,更以产教联动模式助力新兴产业人才培养。
安徽大学教务处处长李学俊称,该课程为高校改革送来“及时雨”:“过去通识课碎片化严重,如今能系统化重构AI教育框架,让学生从大一接触前沿,真正实现‘以通促专’。”合肥师范学院教师苏喻则点赞资源共享机制:“政府主导的标准化课程既减轻了教师压力,又统一教学质量,形成‘减负增效’新范式。”
据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安徽版”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呈现四大特色,“创新体系”构建“1+M+N”跨学科融合教育生态,实现了人工智能与各学科、产业的深度融合,以完整的实践体系强化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学科引领”打造跨学科融合课程矩阵,开发18个专题,共计164节、1925分钟(约52学时)的专题内容;“产教融合”对接新兴产业培养实践型人才,选用企业真实项目或前沿技术场景,凸显产业导向性和实践价值;“搭建平台”一盘棋构建教育数字化生态,设立“安徽省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中心”,形成“建用一体”的高效运营机制。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