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名学子聆听成长 “密钥” 课间15分钟变身成长小课堂 图片新闻 安徽理工大学煤炭无人化开采数智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状” “知行π”思政宣讲“接地气”“冒热气” 播撒劳动种子
07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5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5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50期  下一期
播撒劳动种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许梅 吴培等 发布日期:2025-05-14 11:25:55

□许梅 吴培

 本报记者 徐徐
  本报讯 近日,阜阳市第二十九中学50余名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阜阳市颍东区张岗劳动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通过农耕体验、手工制作、安全教育等,学生们在劳动中学习技能、磨炼意志,收获成长与快乐。  
  活动伊始,基地老师带领学生们参观农田,介绍各类农作物的生长习性。整齐的菜畦、翠绿的秧苗让学生们惊叹不已,大家沿着田埂漫步,近距离观察植物的生长状态,感受大自然的生机与魅力。 
  在劳动体验开始前,基地特别组织了一场防溺水安全教育。老师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讲解如何预防溺水、如何自救及施救,并模拟演示了正确的救援方法。 
  在种红薯环节,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将红薯苗移栽到松软的土壤中,培土、浇水,每一步都做得格外认真。“原来种红薯有这么多学问。”一名学生兴奋地说,“希望秋天能回来看看我们的劳动成果。”  
  手工课上,学生们发挥创意,用秸秆编织篮子,用彩泥捏制小动物,一件件充满童趣的作品展现了动手能力。而在磨玉米环节中,大家两人一组,推动石磨将玉米粒磨成浆,再品尝亲手制作的玉米美食,成就感满满。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劳动实践教育活动不仅让学生们掌握了基本劳动技能,更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和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活动,让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一课。  
基地老师向学生介绍农作物生长习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