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博士团为高质量发展“把脉” “红领巾”学农耕 2325颗“小航星”共赴“芜马”之约 “媒介田野小院”项目落户泾县 健康管家为青春塑形 英烈精神在青春笔触中永续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903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25年04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9039期  下一期
英烈精神在青春笔触中永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风吟 发布日期:2025-04-11 10:43:20

□风  吟

 
  4月6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了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接力为烈士画像的动人实践。自2021年以来,该校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用手中的画笔,还原了近500位烈士的容颜。当年过九旬的老人颤抖着抚摸画像,当烈属接过画像将其紧贴胸前,这场跨越时空的“团圆”,不仅抚慰了烈属们的思念,更以艺术与信仰的交织为大学生志愿者上了一堂生动的青春思政课。
  这堂课上,红色历史融入成了可感可知的对话。大学生志愿者在还原烈士容貌的过程中,需要反复考证与再三确认。画笔与史实的碰撞,让他们在微观考证中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在凝视烈士的目光时完成精神传承。
  创新育人形式,在于打破课堂边界。2023年,该校专门成立了“红色青春守护人”工作室,将“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活动延伸至烈士陵园墓碑描红、革命老区墙绘创作、红色绘本开发等领域,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将专业学习与社会责任深度融合。如今,这场持续四年的“青春守护”以创新之力重塑着红色教育的形态,也让英烈精神在青春的笔触下得以永续。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